祭河神
旧时达斡尔族的求雨祭祀。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遇旱年举行。由氏族或村屯中的年长妇女发起,约集每户妇女各带鸡一只到河边。祭时,先将供鸡杀死,用带血的鸡皮挂在事先插好的三角木架上,同时将鸡肉煮熟,由主祭的巴其格(萨满教巫师的一种)或通晓祭文的男子致祭词,祈求河神降雨,接着参祭者共食鸡肉。祭毕,各持桶或盆在河边相互泼水,以示降雨。年轻人相互泼水至全身湿透,尽欢而还。此祭祀除上述被邀请帮忙的一二男子外,其他男子不能参加。
旧时达斡尔族的求雨祭祀。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遇旱年举行。由氏族或村屯中的年长妇女发起,约集每户妇女各带鸡一只到河边。祭时,先将供鸡杀死,用带血的鸡皮挂在事先插好的三角木架上,同时将鸡肉煮熟,由主祭的巴其格(萨满教巫师的一种)或通晓祭文的男子致祭词,祈求河神降雨,接着参祭者共食鸡肉。祭毕,各持桶或盆在河边相互泼水,以示降雨。年轻人相互泼水至全身湿透,尽欢而还。此祭祀除上述被邀请帮忙的一二男子外,其他男子不能参加。
①族名。满族的旧称。从16世纪30—40年代开始。以建州三卫女真为核心,吸收扈伦四部女真为主体,兼收东海各部女真及其他民族,在统一战争和八旗制度完善过程中形成。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改旧
官名。为宣慰使属官。掌管案牍,上奏公事及管辖吏员。元代秩从七品,明代为正八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唐代汉文史籍对今西藏之称谓。“吐”,一说系汉语“大”之唐音;“蕃”,藏族自称。亦指古代藏族政权。藏学界一般指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起,至9世达磨赞普时止。此后汉文文献虽偶有以吐蕃(或土蕃、特蕃)称之
?—1408明代蒙古可汗。非元宗室后裔。明建文四年(1402),蒙古可汗坤帖木儿在内乱中被杀,无子嗣,遂于次年称可汗,史称“篡立”。明朝自此称东蒙古为“鞑靼”部。永乐(1403—1424)初,屡与瓦剌
内蒙古包头地区黄河渡口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辟。同治以前,由于土默特右旗境内(即今包头地区)过往客商、货物原利赖毛岱渡口(时称官渡)渡河,后因黄河改道,毛岱渡口脱离河道岸口,遂由土默特总公署
?—1311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唆都子。至元五年(1268),随都元帅阿术攻宋襄阳,以功充管军总把。十一年后,隶丞相伯颜,为知印。从破郢州、沙洋、新城、江州、太平州,加进义校尉,攻丹阳、吕城,破
见“耶律希亮”(1313页)。
见“和硕特北前旗”(1451页)。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