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鼓节
苗族祭祖盛典。俗称“吃牯脏”。苗族认为祖先的灵魂居住在木鼓里,故以木雕男女像,象征始祖。木鼓用楠木制成,长2米,直径40公分左右。平日放在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中。祭典每隔3至13年(或7、9等奇数)举行一次,以13年祭祀最为隆重。祭前选鼓头和制新鼓。13年祭典时,杀牛祭祖,最后将鼓(鼓内有祖先木雕像)送回石窟,约历时13—14日。整个祭祀活动皆由鼓头主持,另有副鼓头5—9人协助。由鼓头主持祈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孙昌盛等一系列仪式。
苗族祭祖盛典。俗称“吃牯脏”。苗族认为祖先的灵魂居住在木鼓里,故以木雕男女像,象征始祖。木鼓用楠木制成,长2米,直径40公分左右。平日放在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中。祭典每隔3至13年(或7、9等奇数)举行一次,以13年祭祀最为隆重。祭前选鼓头和制新鼓。13年祭典时,杀牛祭祖,最后将鼓(鼓内有祖先木雕像)送回石窟,约历时13—14日。整个祭祀活动皆由鼓头主持,另有副鼓头5—9人协助。由鼓头主持祈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孙昌盛等一系列仪式。
?—347成汉宗室、东晋官员。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第五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成汉玉衡十三年(323),随征东将军李寿攻阴平杨难敌,不克。十八年(32
苗族自称之一。苗语译音。亦译作“代脑”。史称黑苗、短裙苗等。讲苗语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舟溪、丹寨、雷山等地。详见※苗族。
见“完颜”(1142页)。
见“斡纳阿剌”(2427页)。
位于今新疆奇台县东南50公里半截沟镇南麻沟梁上。居高临下,扼古代由奇台赴吐鲁番古道。城垣大部已毁,残垣断壁犹存,为夯土建筑。周围约700米,曾出土具有西汉风格之瓦当、板瓦、筒瓦,以及五铢钱、汉式陶器等
蒙古族民间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其起源已不可考,是与※那达慕大会之类的节日同样自然形成的节日。蒙古草原,盛产马匹,马奶及其制品酸马奶、马奶酒(马湩)为蒙古族的重要饮料。《黑鞑事略》载:“其军
①波斯文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后衍变为“修行者”、“苦修者”之意,或译为“苦行僧”、“托钵僧”。专指按苏非派学说完成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元代伊斯兰教苏非教团的高级成员。通常穿着特别服饰,忍饥挨冻,
北魏前期专理鲜卑族人刑政之最高主官。简称为“三都”,为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中都坐大官的总称。每一种约有2人。“都坐”,即意为“朝堂”,“都坐大官”犹如“朝堂上的大官”或“坐朝堂的大官”,带有汉晋尚
见“萧斡里剌”(2003页)。
先秦时期狄人的一部。又称长翟、鄋、鄋瞒、大人、大人之国等。因其人高大而得名。孔子云:其先祖在虞、夏为防风氏,在商为汪芒氏。在周为长狄、为大人。后世讹传其人高数丈、骨节专车、身横九亩。春秋时流动于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