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因寺
召庙名。位于阿拉善旗乌图巴格驻牧地。又称北大寺。与延福寺、广宗寺2大寺齐名,建筑规模宏伟,由济穆特活佛住持。有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各1员,分管庙务、财政和经典。格思贵(僧官) 1人,管全寺喇嘛。盛时有僧众1千余人。后因阿拉善旗人口繁殖减弱,遂下降至5百余人。其中一半终身住庙,一半半住庙。庙今已废。
召庙名。位于阿拉善旗乌图巴格驻牧地。又称北大寺。与延福寺、广宗寺2大寺齐名,建筑规模宏伟,由济穆特活佛住持。有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各1员,分管庙务、财政和经典。格思贵(僧官) 1人,管全寺喇嘛。盛时有僧众1千余人。后因阿拉善旗人口繁殖减弱,遂下降至5百余人。其中一半终身住庙,一半半住庙。庙今已废。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唐玄奘译,共600卷。西夏文译者佚名。题款记西夏仁宗御校。写本,梵夹装。各卷字体不一。现北京图书馆藏21卷:18、21、22、26、27、34、71、93至97、103、104、1
1755—179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尼敦幼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征喀什噶尔,因年幼,被布拉呢敦亲信阿里雅斯护往珲都斯(今阿富汗
明代云南教化三部(即强现,今开远、蒙自一带)哈尼族首领。又作荞乍。※龙海基十六世孙。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他受元朝云南梁王命,率部赴滇黔边境堵击明军。明军进至滇东边境罗雄(罗平),率部脱离元
?—944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梁时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从兄。初任宥州刺史,多战功,羌人甚服其威猛。后唐同光二年(924)四月,受李仁福命奉表入贺后唐。后晋天福八年(943),绥州刺史李
西夏文印章。西夏军队首领所佩。迄今所见已达100多方。印面近正方形,一般边长5厘米多,目前所见最大印面6.4×6.1厘米,最小4.2×4.9厘米。印文为九叠篆,译文为“首领”2字。印背多刻西夏文两行,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见“拓跋濬”(1359页)。
在今四川茂县城北40公里处岷江东岸较场乡(原名叠溪)。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巨石孤峰名点将台。峰上有唐贞观四年(630)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二月设置之使坊河卫皆改作舒繙河卫。
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寺院上层利用宗教关系,剥削庄头(租种寺院土地的佃户)的一种形式。新佃户上庄时,寺院通常不供给住房,由庄头自行修建,至租佃期满或退地时,房屋不能出售或拆走,须归寺院所有,随寺院处置。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