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文

突厥文

公元7—10世纪古代突厥、回鹘、黠戛斯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过的卢尼文外观十分相似,而且用该种文字书写的碑文主要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古代突厥卢尼文”或“鄂尔浑一叶尼塞文”。虽然在古代汉文史料中早就有过6世纪前后突厥人使用文字的记载,并且从17世纪开始一些国家的学者就陆续发现了刻有这种文字的碑铭,但直到19世纪末它仍是一种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后来这种文字的解读是和丹麦学者汤姆森、俄国学者拉德洛夫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突厥文是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使用的字母数目和字体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有38—40个字母。不少字母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变异形式,有的多达五、六个。在来源上,突厥文大部分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有些则来自突厥人表示氏族或部族标志的符号,还有少数是来自表意符号。在这些字母中,有4个用来表示8个元音,其余的表示辅音。有8个辅音各用两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分别用于前元音性词和后元音性词中。突厥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元音字母在许多情况下被省略,词与词之间一般用两点分开。行款通常是从右向左横写,但也有从左向右横写和所谓“牛耕式”的。突厥文文献主要是一些碑铭和写本,它们在蒙古、西伯利亚、新疆、甘肃及中亚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碑铭主要有1889年在鄂尔浑河流域和硕紫达木盆地发现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1891年在翁金河畔发现的《翁金碑》、1896年在塔拉斯河流域发现的《塔拉斯碑》、1897年在乌兰巴托附近发现的《暾欲谷碑》等。除属于突厥汗国时期的几个主要碑铭外,还有在叶尼塞河和中亚七河流域发现的属于古代黠戛斯人和西突厥汗国的碑文近90个。写本主要是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新疆米兰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和出土的。这些碑铭与写本对研究古代突厥、回纥、黠戛斯、骨利干人的历史、文化、语言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突厥文研究以前苏联学者为多,主要有巴特曼诺夫、克里亚什托尔内、马洛夫、梅里奥兰斯基、纳西洛夫、拉德洛夫、纳捷里阿耶夫等。其它国家主要有德国的帮格、冯加班、瑞典的雅林、土耳其的塔拉提·特根、丹麦的汤姆森、中国的岑仲勉、耿世民等。

猜你喜欢

  • 衙门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衙门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它包括12种神祗,旧时只有少数在官府当差的鄂伦春人供奉。传说过去有个当差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看,认为是触犯了此神,供祭后病即愈

  • 伊什丹巴尼玛

    见“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860页)。

  • 怀州

    辽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为乌苏伊肯河谷与床金河谷交汇处,北望赛汗山,东南可直达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西北沿敖尔盖河谷上溯庆州(今巴林右旗白塔子),是联系北部草原的重要通道。唐时置

  • 员外酋望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的重臣。据《新唐书·南蛮传》:为王以下八个大员之一,职位在正酋望之下,大军将之上,犹试官也。秉政用事,权力很大。

  • 耶律湛

    金代将领。契丹族。海陵王朝,累官左卫将军(一作左将军)。正隆元年(1156)十一月使宋,贺正旦。六年(1161)八月,随右骁骑副都指挥使大磐镇压南京路单州(今山东单县)杜奎起义。

  • 耶律大石

    1087—1143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

  • 普化可汗

    见“脱脱不花”(2082页)。

  • 察木多

    地名。即今昌都。位于澜沧江上游,昂曲、杂曲两河会合处,为往来康藏间必经之路。东北与德格界,东接乍丫,西至丹达山与拉里界,南连察隅。水草肥美,气候温和。古为康或喀木区,唐为吐蕃所据,元朝置朵甘思宣慰司都

  • 颇剌淑

    1042—1094金肃宗。亦作婆剌淑、蒲剌束。女真完颜部人。金景祖※乌古乃第四子,世祖※劾里钵之弟。自幼机敏善辩。劾里钵联盟时期任国相,尽心匡辅其兄,熟知辽朝国政人情,故主管与辽之事。屡领兵助兄击败叔

  • 武溪集

    书名。镇压侬智高起义的宋军副将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撰。20卷。内容含诗、序、论、记、制诰、判词、表、启、杂文、墓志等几大类,为其平生所著,其中卷5收《大宋平蛮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