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泥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景东皆有之。��嘉县又曰和泥。阿迷州称阿尼。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和左能、思沱、溪外、落恐均在哀牢山下段东麓,��嘉在上段东麓,上段西麓即景东。同书《教化三部长官司》下也说其地长官及民人为和泥人。教化三部和广南在滇东南六诏山区。今文山即六诏山南麓,广南即今广南,在六诏山北麓。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临安府徭僮侗蛮考》引康熙《蒙自县志》:“窝泥,自呼哈尼,蒙邑有河泥里即居也”。《蒙自县志·图考》:“县治河泥里远在江外”。河泥里为该县所辖13个编里之一,当地所谓江外即礼社江之西,哀牢山东麓今元阳县境。清代以后,各地称呼逐渐接近,一些风俗习尚和生产生活情况也大致相同。

猜你喜欢

  • 金棻

    1895—1975近代书画家。字默庵,号蟫翁。山东济南人。回族。自幼酷爱书法,广临汉代隶书及两周金文。青年时,曾在陆军边防五师当缮写员,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长兴中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山东省教

  • 福圣宝钱

    西夏钱币名。铸于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铜质,小平钱,穿上穿右“圣福”2字,为年号福圣承道圣字升书;穿下穿左为宝钱2字。

  • 拴线礼

    傣语称“蜀欢”、“亮欢”。傣族传统礼仪之一。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在祝贺结婚、久别重逢、婴儿新生或建成新房时举行。由年长者将红线拴在被祝贺者手腕上,以求吉祥。在婚礼中,则表示祝贺新婚夫妇白

  • 长水校尉

    汉代官名。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置。统领由归服之匈奴人编组的※长水胡骑(屯长水,今陕西蓝田县西北,故名)和宣曲胡骑(屯宣曲,今西安市西南,故名)。俸2千石,下领丞、司马。东汉沿置,下领司

  • 段功

    ?—约1364元代云南大理第十代总管。亦称信苴功,《明史》作段得功。白族。大理人。※段隆子(一作※段义子),※段光弟。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一作五年,或作英宗至治元年,即1321),袭任承务郎、蒙

  • 噶玛巴·得银协巴

    1383—1415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噶玛巴”《明史》译作“哈立麻”。本名却贝桑波。生于娘布地区的阿拉娘。古如仁清之子。4岁从师喀觉旺波学法。7岁在工布的孜拉岗出家。明建文三年(

  • 客列亦惕

    即“克烈”,为复数。参见“克烈”(985页)。

  • 广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中统三年(1262),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孙爪都始封,授驼纽金镀银印。至元十三年(1276),改赐螭纽金印。别里古台曾孙彻里帖木儿及其子按浑察、子浑都帖木儿

  • 抹灶灰

    旧时门巴族的一种送行仪式。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家中有人出门远行,上路前,由父母或其他长辈以食指、无名指醮锅灶烟灰,在出行者胸颈处抹几个黑点,如为儿童则抹在鼻梁上。示意有灶神保佑,可驱恶避邪,旅途

  • 种树还山

    过去瑶族地区一种封建剥削方式。解放前在湖南江华、广西大瑶山的岭祖、六定、六段、滴水、门头、黄桑等地的※“山丁”向※“山主”租到山地后,一般在开种的第二年开始为“山主”种上树苗,以后仍在树苗中间种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