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索诺木

索诺木

①(?—1656)清代蒙古王公。克什克腾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尔根诺颜沙喇勒达子。(据《蒙古游牧记》为沙喇勒达孙,达尔玛子。)初服属察哈尔部,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死后,率众归附后金。崇德四年(1639),四子部落毕里克台吉逃离后金,他以不追击罪,罚畜。是年向后金贡方物。五年,朝贡,赐蟒服。顺治九年(1652),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 ②清代四川大金川土司,藏族。土司※郎卡子。父死,继位。乾隆三十一年(1766),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共侵鄂克什土司地,经四川总督、提督亲往训谕,阳受约束,阴抗违。三十六年(1771),又诱杀革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占其地。同年,清军攻克小金川后,他率部增设石碉,凭险扼守,加固勒乌围和噶尔崖根据地。三十八年(1773),清军分兵四路征讨,次年,攻勒乌围,碉破,被迫出降。

猜你喜欢

  • 广宁县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中部,锦州市东北。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今北镇县。辖域东接辽阳,西与北抵边界,南临渤海。汉置无虑县,属辽东郡。后魏属营州东境。唐置巫闾守捉城,属营州。辽置显州奉先军,属东京道。

  • 苏毗羌

    隋、唐时诸羌之一。因其首领姓苏毗,故名。分布于今西藏西北部羌塘地区与青海西南部。世代以女性为王。辖3万户。6世纪中叶以前,苏毗与西域各国及印度均有贸易往来,以金沙换取所需,经济文化发达,故得以统一藏北

  • 和卓沙迪

    (1589—1642~43) ※黑山派和卓首领。本名玛木特·叶赫亚。※伊斯哈克和卓幼子。1596年,时年七岁半,被派往叶尔羌汗国主持教务,※马黑麻汗拜之为精神导师。是时实际主持教务者为大哈里发(代理人

  • 贺真城

    古城名。又作屈真川、吐护真。“贺真”,吐谷浑语,意为“土河”。吐谷浑入居青海后,以其先祖所居之河名命名此城。故址在今青海西南茶卡盐池附近之柴集河(一说在惠渠)。南北朝时吐谷浑可汗夸吕据此。西魏恭帝三年

  • 安克帖木儿

    ?—1404或1405明哈密王。蒙古贵族。元封肃王※纳忽里弟。明洪武后期(一说二十五年,1392),兄卒,继为肃王。成祖即位,遣使赴哈密抚谕,许其以马市易。永乐元年(1403),遣使马哈木沙、浑都思等

  • 阿寨台吉

    1400—?明代蒙古贵族。又译阿赛等。孛儿只斤氏。※额勒伯克汗弟※哈尔古楚克鸿台吉的遗腹子,※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所生。建文元年(1399),因受佞臣浩海达裕之挑唆,生父被额勒伯克汗杀害,怀有身孕的母

  • 寿陵

    西夏仁宗李仁孝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清平官

    唐代南诏职官称谓。为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凡置六人”;依《新唐书·南蛮传》,为3人,“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

  • 米古巴

    珞巴族部落名。意为“下面的珞巴”。门巴人称之为“珞纳”,意为“黑珞巴”,藏族称其为“卡珞”。主要分波觉、嘎窝、雅西3个支系。波觉和嘎窝的祖先为两兄弟,来自波密。雅西支系的祖先原住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江波

  • 沙儿可万户府

    明代藏区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十二月(1375.1)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境。其建置等情况史籍失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