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红缨帽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猜你喜欢

  • 均田制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北魏初,北方经长期战乱,土地荒芜,地籍散乱,严重影响赋役征收。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在实行课农基础上,下诏计口分配空芜土地。凡男15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

  • 荣全

    ?—18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关佳氏,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1851)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侍卫。十一年(1861),出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历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伊犁参赞

  • 轻车都尉

    清代八旗内爵名。乾隆元年(1736),由爵名阿达哈哈番改称,分一、二、三等,皆正三品。位列“男”之下,骑都尉之上。参见“阿达哈哈番”(1235页)。

  • 曷术石烈

    见“曷术部”(1652页)。

  • 南夷道

    古道名。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为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纳唐蒙建议,设置犍为郡(今四川宜宾),征发士卒修筑此道,从僰道(宜宾)修至夜郎牂牁江(北盘江)流域。自此向西可直抵滇中地区。

  • 著帐郎君院

    契丹王朝管理※著帐户的机构。《辽史·百官志》称:“遥辇※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官名)室鲁,家属没入※瓦里。应天皇太后知国政,析出之,以为着帐郎君、娘子,每加矜恤。世宗悉免之。其后内族、外戚

  • 简位居

    夫余国王。尉仇台死,国人共立之为王(一说为尉仇台孙)。在位时,与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连年遣使朝贡。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幽州刺史毌丘俭征高句骊,遣玄菟太守王颀赴夫余,其遣大(一作“犬”)加郊迎

  • 阿尔哈尔沁

    清朝官员。黑龙江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将军兆惠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濒黑水河为营,力战有功,擢索伦总管,赐号齐克齐巴图鲁。

  • 阿布都喇璊

    ?—177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公品级噶岱默特长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随父至伊犁投奔清军。二十五年(1760),受命入觐,授拜城阿奇木伯克,

  • 大凉族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