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噶拉则
参见“浪卡子”(1943页)。
参见“浪卡子”(1943页)。
唐代八诏之一石和诏首领。乌蛮。原居石和城(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附近),后遭南诏攻击,退居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城南)。因屡遭南诏侵扰,便同石桥诏首领※时傍诣神川都督处,求自立为诏。谋泄,时傍被杀,罗识北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8案头。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见“拔都”(1363页)。
吐蕃王朝古地名。据《德乌佛教史》载,始于赞普仲年岱如时。指雅鲁藏布江南洛卡以北地区,与北部之工布地区隔江相望。赞普仲年岱如曾娶达波女琛氏为妃。该地有食蛙之俗,故又称“达波食蛙之地”,隶属于约如辖区,曾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因以筷子为舞具,故名。原为男子独舞,以头顶燃灯,右手执筷,击打身体有关部位,发出声音,边打边舞,动作主要表现在肩、手、腰、腿,节奏强烈,动作健美。在节庆佳日或宴会上即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欲主为※乙室部下之一石烈。
即“忽鲁合真”(1490页)。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唐朝大臣。东部鲜卑宇文氏后裔。天宝(742—756)末,先后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上元(760—762)中,归唐,累授左、右威卫大将军,封白水县伯,以功迁太常卿。后被鱼朝恩收为养子,改名智德。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