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颇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此地柴,故要向占有这片地的差巴交纳“地皮税”。交纳标准:一般成年(18—60岁)男子,年交1只大绵羊;成年女子,交1只大山羊;不满18岁或年逾60者,无论男女,人均年交12“鲁古”青稞。是堆穷向差巴集体交纳的差税,以村为单位,收入按比例归各差户所有。表现出差巴和堆穷在土地上的从属关系。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此地柴,故要向占有这片地的差巴交纳“地皮税”。交纳标准:一般成年(18—60岁)男子,年交1只大绵羊;成年女子,交1只大山羊;不满18岁或年逾60者,无论男女,人均年交12“鲁古”青稞。是堆穷向差巴集体交纳的差税,以村为单位,收入按比例归各差户所有。表现出差巴和堆穷在土地上的从属关系。
五代时吐谷浑部首领之一。吐[谷]浑节度使※王义宗后裔。历任北汉吐[谷]浑府都督留后、汾州团练使。北宋建隆元年(960),率所部与原后周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李筠共同反宋,与宋战于泽州(今河南晋城)南,兵败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新唐书》作“僚佐”。为诸城行政长官之僚属,据《新唐书·高丽传》载,高句骊国制:王国下辖大城置※“傉萨”1,比唐都督府都督;诸城置道使1,比唐之州刺史。其下各置此官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洮尔河卫。据《明会典》载,为“正统后继置卫”之一,一说置于永乐(1403—1424)初年。天顺五年(1461)十一月,命该卫故指挥佥事阿路秃之子塞兀得袭职。塔儿河清代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帕主噶举派家臣南喀杰波在后藏仁蚌地区为官。势力日盛,与帕主分庭抗礼,成为仁蚌地区实力派,因久居仁蚌地区,遂被称为仁蚌巴。意为“仁蚌地区人”。藏史多以地方势力的居住地称其首领
1304—1355元朝大臣。又译朵而只。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六世孙,※脱脱之子。初任宿卫。英宗至治二年(1322),任集贤学士。次年,随英宗幸上都,八月南坡之变,英宗被叛臣铁失等所弑,他亦被执,
古代东南越族一支。亦称瓯越。主要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一带。其来源主要有越国后裔说和土著说二种。以农业生产为主,擅长造船航海,有断发文身之俗。其名早见于周世,秦并天下后,其首领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
即“总统伊犁事宜”(1745页)。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岭由”,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838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