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瑶语族

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分苗、畲、瑶3个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和江西等省(区)。在国外,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邻近中国的山区也有分布,都是近百年从我国迁移出去的。近几十年来,越南、老挝战火迭起,又有不少苗族和瑶族的难民流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苗瑶语族的语言具有汉藏语系语言的一般共同点,如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根多是单音节的,量词比较发达,形态变化不甚丰富,多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等等。与汉藏语系其他语族相比也还有一些特点:一般都有鼻音韵尾,如苗、畲两个语支有—n、—η,瑶语支有—m、—n、—η。元音不分松紧,声调系统与汉语的相同,古代分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除苗语少数地区外,后来由于声母清浊又各分化为阴、阳两类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8个调类,分化后,有的又有合并现象。除苗语个别方言、次方言外,几乎都有变调现象,所不同的,有的语言变调现象不那么普遍,而且形式简单,有的语言则形式多样十分复杂。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均在动词谓语后。除少数形容词外,形容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数量词组作定语和名词作领属性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动词没有表示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3个语支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如:“手”、“舌头”、“脖子”、“毛”、“鱼”、“鸭子”、“狗”、“苍蝇”、“跳蚤”、“村寨”、“月亮”、“门”、“火”、“三”、“树”、“花”、“叶子”、“藤子”、“茅草”、“竹笋”、“果子”、“芋头”、“菜”、“睡”、 “知道”、 “死”、“有”、“”、“久”、“”、“深”、“”、“短”等,这些不仅声调的调类完全相同,声母、韵母也有严整的对应规则。3个语支交互同源的词也有一些。苗、畲同源的:如“妻子”、“女儿”、“胡子”、“牙齿”、“胆”、“猪”、“裙子”、“铁”、“茶”、“姜”、“鬼”、“厚”、“薄”、“密”等。苗瑶同源的:如“房子”、“苧麻”、“黄豆”、“名字”、“盐”、“沸”、“绿”、“饿”、“”、“肿”、“干燥”、“害怕”、 “回来”等。瑶、畲同源的:如“臭虫”、“草鞋”、“酒”、“自己”、“”等。3个语支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瑶语支除个别地区外,在固有词中有塞音韵尾—p、—t、—k和双唇鼻音韵尾—m、元音一般分长短,苗语支和畲语支则没有;苗语支和瑶语支一般都有一套清化鼻音,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畲语支则没有清化鼻音,n和l也合并成一个音位,反映形式为n;名词作限制性的定语时,瑶语支和畲语支在中心语前,苗语支则在中心语后;指示代词作定语时,苗语支在中心语后,瑶语支和畲语支在中心语前等等。苗瑶语族的归属问题尚有争论。1942年美国语言学家白保罗(Benedict, Paul · k·)开始对苗瑶语族属于汉藏语系产生怀疑,1975年白氏在《澳台语言和文化》一书中把苗瑶语族划入澳台语系。这种看法在国际语言学界影响比较大,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不赞同白氏的见解。中国语言学界公开赞同白氏见解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仍认为苗瑶语族属汉藏语系。

猜你喜欢

  • 万俟受洛干

    即“万俟洛”(104页)。

  • 嵬名阿吴

    西夏大首领。党项羌族。皇族。惠宗时牵制权相梁乙埋专权。崇宗天仪治平二年(1087)被国相梁乙逋遣往青塘(今青海西宁)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共举图宋。天祐民安五年(1094),乙逋专权谋叛,与大将仁多保忠等集

  •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

  • 阿史那仆罗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唐延载元年(694),※阿史那俀子为唐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击败后,势衰,其继立为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未获十姓部

  • 东四城

    见“阿特沙尔”(1228页)。

  • 白智光

    西夏惠宗朝高僧。封为安全国师。主持译经事业。惠宗和母梁太后曾亲临译场。后世有西夏译经图描绘其事。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要贡献。或为龟兹人。

  • 安嘎

    鄂伦春族“乌力楞”家族公社集体狩猎瓦解后出现的一种临时狩猎小组。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篝火堆”或“住在一块的人”。一译为“阿那格”、“昂阿”等。主要在“鹿胎期”、“鹿茸期”、“叫(交)鹿尾期”、“打皮子

  • 伦都儿灰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

  • 47—165高句骊国第六世王。小名淤漱。第二世王类利之孙;父再思,为古邹加;母夫余族人。汉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慕本王被杀,子孙不肖,国人迎立之为王。时年7岁,母摄政。在位时,继续兼并邻近诸部,巩

  • 八旗生计

    主要指清代京城正身旗人的生活和谋生问题。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圈占的民地分授驻京八旗兵丁为业,又例支饷粮为生,初时家给人足。迨全国统一,承平日久,人口剧增,奢费之俗见长,而披甲、饷米俱有定额,以致旗人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