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语支

苗语支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苗语和一部分瑶族说的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等4个语言。使用人口约计有635万。另外,还有一部分自称“唔奈”、“优诺”的瑶族,他们使用的语言接近巴哼语,是巴哼语的方言还是两个独立的语言,待定。主要特点:声母多,韵母少;一般都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小舌塞音和清鼻音、清边音声母比较普遍;一般只有一个鼻音韵尾-n或-,没有塞音韵尾;元音不分长短、松紧;声调系统与汉语的大致相当,古代4个声调,后来由于声母的清浊又各分为阴、阳两类调;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合成词多为修饰式的,带前加成分的合成词比较普遍;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形容词作定语,除少数几个词外,在中心语后;指示代词作定语和名词作限制性定语时,除个别语言外,都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4个语言之间,语音面貌和语法现象相近,差别比较大的是基本词汇,相互间交际通常用汉语。

猜你喜欢

  • 五福丹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

  • 阿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尔拉山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以巴思答木、咬纳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结雅河右侧与黑龙江之间阿剌

  • 札凌山卫

    见“者林山卫”(1349页)。

  • 潮格旗岩画

    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潮格旗巴彦宝力格以西4公里的大坝口、达巴图两地。画面中有人头像、全身人像,有牛、马、羊、驴、骆驼、狗、虎、鹿等动物图像,还有千名骑兵以十一路纵队向西进军图。这些人物和动物图像,栩

  • 清朝通志

    书名。原名《皇朝通志》,又称《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嵇璜等奉敕撰,五十二年(1787)成书。126卷。起自清初,止于乾隆末年。体例与《通志》、《续通志》颇异,省去本纪、列传、年谱,仅存与《

  • 卫藏道场圣迹志

    书名。全称《拉萨中土诸寺及雅隆南部、后藏、北方热振诸圣地希有指南授记镜鉴》。钦则旺波(1820—1892)撰。1840年以后成书。全书40页。原以拉萨木刻版传世。作者系宁玛派僧人,颇有学识,相传曾于1

  • 札鲁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儿忽赤”。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断事官”,其长曰“也可札鲁忽赤”,意为“大断事官”。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掌财赋,治政刑,主分封,会决

  • 失里绵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永乐三年(1405)正月,与※虎儿文卫同时设立,地望亦相近。《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九月所设失里木卫,以及正统后所设细木河卫。均作实勒们或实勒们河卫。一说在乌苏里江与牡

  • 穿带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又称背壶、携壶。陶质。生活用品。有扁、圆和一面扁一面圆三种形式。多圈足小口,有的口旁有流。两侧通底有穿皮带或绳索的环鼻及沟槽,便于身上或马上携带奶汁、酒浆等饮料,是适用于

  • 南凉康王

    见“秃发利鹿孤”(10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