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素
见“萧速撒”(1997页)。
见“萧速撒”(1997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12宫,其中3宫设有闸撒。粘独里僧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西夏军种名。简称擒生,编制十万人。非战斗人员,其职责是在作战中俘掠生口。
即“硬杆犁”(2192页)。
?—489北魏大臣。代人。鲜卑若干氏。内行长洛拔子。性寡言厚重、严毅清直,武力过人。初为中散。后扈从拓跋焘南征,为前锋都将。以健勇,每战俱身先士卒,赐爵建德男,加宁远大将军。还,迁奏事中散,典凉州作曹
满语音译,“松散”、“闲散”之意。清代内务府一种定额服役人之称。《吉林外记》载:“移驻(来)京旗苏拉时,[各]分给熟地十五晌……内可分八旗户口之繁,外可联边城巩固之势”。在内务府三旗中,苏拉为“定额服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板石顶子。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辽迁至今辽宁辽阳市西北。
见“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1706页)。
1893—1945蒙古族抗日将领。又名奇金山。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人。出身于台吉贵族家庭。在本旗任官职时兴办工厂、学校,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提高文化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共活动,与陕北工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冰雪融化的季节,即春天。鄂伦春族旧无历法,在长期狩猎和生活实践中,以物候循环为依据,摸索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据之来安排狩猎生产。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同,但适合其狩猎生产
石窟寺名。又称灵岩寺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北16公里武周山(云冈)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佛像、飞天等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窟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