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斯特语

萨斯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萨斯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2千余。居住在泰耶尔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包括新竹县五峰乡大隘、花园、桃山等村;娥眉乡藤坪村;北埔乡内坪、大坪等村;苗栗县南庄乡蓬莱、东河、南江、西村,狮山等村;狮潭乡百寿村。新竹县五峰山乡大隘等村的萨斯特语已趋消亡,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的个别地方尚有成年人,甚至小孩正在使用。分大隘和东河两个方言:说大隘方言的人自称萨斯拉特,分布在北部,说东河方言的人自称萨斯特,分布在南部。萨斯特语有辅音16个、元音6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萨斯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一般名词和人名专有名词,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格、数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梅虫生

    见“西阳蛮”(696页)。

  • 星讷

    ?—1674清朝大臣。又作星内。满洲正白旗人。觉尔察氏。辛泰之弟。初为二等侍卫兼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天聪七年(1633),驻守辽河。八年,随太宗征蒙古察哈尔部。同前锋略大同。论功授云骑尉世职,授

  • 邑落

    ①氏族、部落或农村公社。《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②村落。《三国志·吴志·黄盖传》:“皆奔走尽归邑落。”

  • 龙仔

    黎语称“沃伐”,意为“做穷人”。系指解放前黎族地区某些因破产或逃避迫害而依附某一有财势的富户门下的贫苦农民,故又称投靠户。被依附者称“龙公”,黎语谓“沃凡”,意为“做富人”,也有“做主人”之意。投靠时

  • 高定

    见“高定元”(1915页)。

  • 署飒可汗

    ?—840唐代回鹘汗国第十三代可汗。��跌氏。※彰信可汗族属。原为㕎馺特勤,故又称※㕎馺可汗。开成四年(839),国相掘罗勿引沙陀兵逼彰信可汗自

  • 恩桂

    ?—1848清宗室。字小山。隶镶蓝旗。爱新觉罗氏。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九迁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十五年(1835),授盛京工部侍郎,召为兵部侍郎,调吏部。因旷文职六班,降内阁学

  • 固伦和敬公主

    1731—1792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乾隆十二年(1747),下嫁蒙古科尔沁部额驸班第孙色腾巴尔珠尔,封其夫为科尔沁辅国公。十七年(1752),进袭亲王,二十年(

  • 特蕃

    即“吐蕃”。唐代敦煌文献《汉藏字书》有此称。详见“吐蕃”(765页)。

  • 尔绵氏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推测源出辽东段氏鲜卑。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成为柔然的一个部。游牧于涿邪山(杭爱山南支)一带。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北魏分三路出击柔然,太武帝拓跋焘自领中路入涿邪山,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