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族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共有4806849人(1990年)。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国时期创制有畏兀儿体蒙古文字,后屡经改革,成为今天通用的蒙古文字。忽必烈时曾创制八思巴蒙古新字,但未普遍通行。新疆境内蒙古族多操卫拉特方言,使用“托特”蒙古文。早期流行萨满教,16世纪中开始普遍信奉格鲁派喇嘛教(黄教)。族体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军事、政治业绩辉煌,有席卷西亚、东欧、震动世界,统治全中国、奠定中国统一的民族国家历史疆域,参与创造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最早为唐代室韦一支,与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渊源关系。唐时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大部分向回鹘退出之地西迁。12世纪中日渐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土拉河、克鲁伦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与塔塔儿、蔑儿乞、斡亦剌、克烈、乃蛮同为并立于漠北的强大部落。12世纪末、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周围各部相继扫平与之相抗衡的诸大部,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所有被征服被统一的各部一并形成为至今仍以“蒙古”为族称的中国北方主要民族。蒙古国统一中国北方,远征西亚、东欧,以所得西亚、东欧之地建立公封的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汗四大汗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在农民起义中覆亡,元顺帝退居漠北,称北元。后北元宗室与西北藩臣所统诸部分为鞑靼、瓦剌两部分。鞑靼各部分布大漠南北(清内、外蒙古);瓦剌渐分为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4部,分布于今新疆北部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其中土尔扈特部于17世纪初叶移牧今伏尔加河下游,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返归祖国,驻牧伊犁等地;和硕特部在顾实汗(固始汗)率领下,东迁青海地区。后金至清初,漠南北诸部先后服属清朝,卫拉特诸部或因与清对抗被征服,或归附,清分别建立“盟旗制度”,设札萨克,总管实行分割统治,并扶持喇嘛教以柔化之。至清末,由于封建压迫日深,阶级矛盾激化,加以帝国主义势力入侵,蒙古族人民纷纷自发掀起 反帝反封建斗争,创造了独有的“独贵龙”斗争形成。辛亥革命后,东西部蒙古王公代表蒙古族人民意愿,一致反对外蒙“独立”。抗日战争期间,广大蒙古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日寇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革,成立了1个自治区、3个自治州、七个自治县,各自治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均有迅速发展。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今畜牧业仍占有主要地位,有些地区从事半农半牧或主要从事农业。解放后现代工业取得巨大发展。娴于骑射,能歌善舞、射箭、摔跤、赛马为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社交等风俗均有自己的特点,尤以热情好客闻名。

猜你喜欢

  • 玛木克呼里

    见“玛木特呼里”(954页)。

  • 鄂托克

    ①明代蒙古的社会、经济单位。亦译鄂拓克。蒙古语音译。一说由粟特语演化而来,并出现在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的各种方言中。明代,作为经济实体、社会组织和领地的名称,普遍存在于东西蒙古。范围和大小相当于元

  • 马牧城

    见“西强城”(700页)。

  • 梅只

    奚族部族名。一作梅知。原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辽征服,入辽后,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奥里部、※堕瑰部合为一部,称奥里部,为辽圣宗34部之一。入金,大定年间

  • 高平川

    河流名。又名苦水、葫芦川。即今宁夏黄河支流清水河。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鲜卑鹿结部率众7万余落屯于此流域。后乞伏鲜卑祐邻击败鹿结部据其地。东晋义熙三年(407),夏国赫连勃勃大猎于此。

  • 库陇勒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等书作库尔勒。即今新疆库尔勒市。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三品阿奇木伯克,隶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1929年,由焉耆县析置库尔勒设治局,后改

  • 特末隐

    见“萧德”(1991页)。

  • 逐水

    古河流名。又作豚水。位于古夜郎国境内。《水经·温水注》曰:“郁水,即夜郎豚水也”。又云:“豚水东北流,经谈藁县,东经牂柯郡县兰且,谓之牂柯水”。汉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发夜郎兵伐南越,下牂柯江,同

  • 水占

    台湾高山族赛夏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过去赛夏人凡遇疑难问题或染疾,用一碗盛满清水,放入一根小草,然后在碗中立细竹管一支,祷告后,以耳就竹管听之,据说能听到“精灵”的提示,解决疑难和祛除疾病。

  • 青岭

    山名。为金上京会宁府境内名山。即今老爷岭南端,约在今吉林盘石之北。金建国前,昭祖完颜石鲁开疆辟土时曾耀武于此,顺者抚之,不从者讨之,其地遂被纳入完颜部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