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骑射赛
蒙古族传统运动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精于骑射,《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战国初,赵武灵王为防备匈奴南下,改革军制,提倡“胡服骑射”,军威大增。唐代诗人高适《营州歌》云:“胡儿十岁能骑马”。蒙古族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元史·兵志三》载:“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其骑射术之精则得益于从小训练,并在围猎中臻于成熟。据宋人彭大雅《黑鞑事略》及明人萧大亨《夷俗记·教战》等载,三岁小儿即系之于鞍,从众驰骋。五六岁即教之乘马,持小弓短矢练骑射。稍长,即令上马追狐逐兔,四时业田猎,故弓马娴熟。技艺高强者,常得到首领的奖励和重用,并为大家敬重。于是骑射成为重要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项目。近现代的骑射赛一般在庙会、祭敖包或那达慕大会等活动时举行。大型比赛参加者多达100余人,中型赛亦有20—30人,男女老少均可报名。参赛者自备马和弓箭,弓、箭的长度、拉力、重量和样式可随意选择。正式比赛跑道成沟形,宽4米,深半米多,长85米,设3个靶位,靶距25米,第1、2靶设在射手左侧,第3靶在右侧。靶以1尺见方的布袋制成,内装棉花,头靶为彩色布袋。二、三靶为白色布袋,分悬于两米高的木架上。靶与跑道中心线距离两米。规定每人射9支箭,分3轮射完。比赛开始,运动员背上弓和箭囊,装3支箭,乘马至起跑线,裁判发令后起跑,跑动中摘弓、抽箭、搭箭发射,顺序射靶。最后以3轮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前3名,颁发奖品。非正式比赛则因陋就简,由参赛者自拟规则,着眼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