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封土族土官制

藏封土族土官制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宗教上层封授土族地区13个部落首领为土官(藏语称※“昂锁”,意为“内政官”)以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元明时期,青海互助地区属西藏宗教势力范围,土族均已信奉喇嘛教。明万历三十年(1602),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再次请求建寺和派人监修。四世达赖遂派学识渊博的活佛嘉赛端约曲吉嘉措前往主持修寺(即今佑宁寺),并封觐见的13个头人(其中藏族2人、土族11人)为※昂锁、※扬司、※官尔、※尼日哇、※尕尔哇、※博勒混等6类职权不同的僧俗职衔,其有别于土司、乡官与僧官,是为土族地区土官制之始。6类土官在政治上均受土司辖管,但彼此间地位平等,无高下之分,互不统属。此类土官为宗教上层所封,故与寺院联系密切,在封建王朝和土司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各自统治一方。依仗西藏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和各自占有的土地压迫剥削土族人民,“视边民为肉鱼、擅将百姓杖责。”1930年互助县设立后,土官管辖的百姓、土地由政府直辖,土官地位与百姓相同,但在宗教上直至1949年仍保有一定地位。

猜你喜欢

  • 和蛮

    古族名。今哈尼族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南北朝以后,从原来的僰、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集体。始见于唐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和蛮大鬼主孟谷悮”。因其信仰巫鬼教,政治、宗教上的首领称

  • 阿旺朋措隆珠

    清代青海瞿昙寺高僧。藏族。出生于云哇。曾在扎什伦布学习《释量论》,于哲蚌寺学习五部大论,在敏珠林寺德敦法师处聆听教诲。被噶丹颇章委任为参卓堪布。返回多麦,任瞿昙寺堪布多年,于该寺修建4座佛殿。

  • 花腰摆夷

    见“花摆夷”(999页)。

  • 瑶老制

    过去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由群众推选懂本民族历史,有丰富生产经验,办事公正,为群众所信赖的老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本村寨生产活动,主持宗教活动,按习惯法调解群众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并组织群众

  •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书。西晋陈寿(233—297)撰。65卷。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官观阁令、晋平令、著作郎。是书主要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魏、蜀、吴三国史

  • 罗卧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拉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镇沅、祥云、西畴、罗平、金平、元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桑锦达赉之南。东至哈喇布尔噶素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西至琴得根接赛音诺颜部中左旗界,南至察汉布尔噶素接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界,北至依克特里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

  • 滇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

  • 道州僚

    见“道州蛮”(2299页)。

  • 蒙古檐帽

    蒙古族传统帽的一种。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帽无前檐,一般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帽后垂缘宽长若棕榈叶,可避风沙挡雪保暖。用两带结于腮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据《元史·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