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
古代对江淮流域以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亦称蛮夷、南蛮。常冠以地理名称专指某一地区的若干族,并随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名称的演变而改其族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蛮,秦时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零陵蛮、※巴郡南郡蛮、※江夏蛮等。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又有※廪君(巴)、※板楯(賨)、※槃瓠蛮等区分。其地诸蛮之中,包括越僚、苗族、巴氐、羌等族系之民族。元、明、清以后,南方诸蛮始出现较独立的专称。
古代对江淮流域以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亦称蛮夷、南蛮。常冠以地理名称专指某一地区的若干族,并随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名称的演变而改其族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蛮,秦时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零陵蛮、※巴郡南郡蛮、※江夏蛮等。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又有※廪君(巴)、※板楯(賨)、※槃瓠蛮等区分。其地诸蛮之中,包括越僚、苗族、巴氐、羌等族系之民族。元、明、清以后,南方诸蛮始出现较独立的专称。
见“宝音格尔勒”(1523页)。
①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年号。335—348年,凡14年。 ②西燕慕容忠年号。386年,凡1年。③北魏北海王元颢年号。529年,凡1年。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
契丹语,意“鬼风”。按契丹习俗,凡遇旋风,双眼闭合,用鞭向空中打49下,口念7声“坤不刻”,以禳厌。
见“亦剌合”(871页)。
见“耶律延禧”(1309页)。
?—1901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光绪十九年(1893),章谷土司绝嗣,孔撤土司意欲吞并之,郎吉弗从,产生隔阂。时驻瞻对藏官聚兵占章谷,被川督派兵驱逐,将章谷改为炉屯流官。由此,该土司遂为孔撒土司所
见“乌守尔”(334页)。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即“哈密”(16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