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大寺
青海伊斯兰教第二大清真寺。位于青海循化街子村西。建于明初,后屡经扩建。寺内最高建筑邦克楼,高三层,六角带斗拱屋顶攒尖作轿子项式,屋脊处覆以绿色琉璃瓦,自成一院。礼拜殿有前卷棚、大殿及后殿三部分,大殿与后殿之间有黑色八角形柱子。寺周围有拱北及坟墓。寺南有一水池,传为骆驼泉。
青海伊斯兰教第二大清真寺。位于青海循化街子村西。建于明初,后屡经扩建。寺内最高建筑邦克楼,高三层,六角带斗拱屋顶攒尖作轿子项式,屋脊处覆以绿色琉璃瓦,自成一院。礼拜殿有前卷棚、大殿及后殿三部分,大殿与后殿之间有黑色八角形柱子。寺周围有拱北及坟墓。寺南有一水池,传为骆驼泉。
地名。位于理塘以南,东界义敦,南界德荣,西界宁静,北界白玉。古为白狼国地。明为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清初吴三桂据滇时,为西藏所占。有喇嘛寺,由达赖喇嘛委派堪布掌管黄教,拉藏汗委派大小第巴管理地方政务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于乌哈尔里克。驻绿营汉军屯镇中营。光绪十四年(1888)改为伊犁府治,并设绥定县。今为新疆霍城县治绥定镇。
明代东蒙古城镇名。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兴建,由投靠俺答汗的白莲教徒丘仝等组织汉族工匠施工。约建成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据《三云筹俎考》、《大清一统志》等所载,地点在※丰州滩西部,约在今土默特
书名。清代汲县人林溥撰。一卷。古州乃贵州苗族聚居地之一,史称其人为※生苗。今称榕江。其地榕树最多,大者数围,故又称榕城。书中记载苗族习俗、地理境况及物产颇详。昔时情况鲜为人知,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开辟贵
即“蒙古源流”(2337页)。
我国白马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松潘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等地,使用人口约11000多。白马语内部可分为3个土语,语音和词汇上稍有差异。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在四川省松潘、杂谷脑等地藏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又称土弁,归屯守备指挥。秩正六品。平时管理本支事务,战时,服从征调、随屯守备助官军作战。其革除
1795—1857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四十五任堪布。藏族。生于桑云滩边钦地方。由贡塘·嘉贝样认定迎入拉卜楞寺坐床,剃度出家,授具足戒,学习显密经论。任密宗学院翁则师和医学院法台3年。后任开塔寺、群科噶赛
碑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弘历撰文。碑存北京孔庙。碑文记载平定大金川(另有乾隆十四年告太学碑)后,莎罗奔侄索诺木袭土司职,侵扰邻近土司,又联合小金川僧格桑,与各土司构兵,抗拒地方官。清军再次
拉祜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祖先,见“扎底”(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