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善后事宜
清朝约束青海西宁蒙、藏诸族的措施。嘉庆十二年(1807),西安将军兴奎等奏准,内容为:派兵驻守黄河北岸,换班巡查,青海蒙古派兵随同防守;不准汉人(包括通事)私入藏地,凡遇有通晓藏语者私自潜往,即以“汉奸”论处;清查蒙古户口,立具清册,收存青海衙门,以便查核;禁蒙古穿戴藏族衣帽,混入藏区;循化、贵德两厅同知不拘用旗、汉人员,以资治理;河北蒙古25旗为避藏族抢掠,移居日月山卡内和丹噶尔汛内,令官兵进剿,使蒙古人返回原住牧地游牧,设立鄂博,明立地界,蒙、藏各守界限,不许混杂。
清朝约束青海西宁蒙、藏诸族的措施。嘉庆十二年(1807),西安将军兴奎等奏准,内容为:派兵驻守黄河北岸,换班巡查,青海蒙古派兵随同防守;不准汉人(包括通事)私入藏地,凡遇有通晓藏语者私自潜往,即以“汉奸”论处;清查蒙古户口,立具清册,收存青海衙门,以便查核;禁蒙古穿戴藏族衣帽,混入藏区;循化、贵德两厅同知不拘用旗、汉人员,以资治理;河北蒙古25旗为避藏族抢掠,移居日月山卡内和丹噶尔汛内,令官兵进剿,使蒙古人返回原住牧地游牧,设立鄂博,明立地界,蒙、藏各守界限,不许混杂。
见“阗池”(2386页)。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
书名。上、下2卷。明傅国撰。傅国字鼎卿,刻字丹水,山东临朐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时,因辽阳失守,削职还乡。该书记述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丧师,旋
普米语音译,意为“白人”。云南永胜、丽江、兰坪等县普米族的自称。因以“白额虎”为图腾,故名。参见“普米族”(2291页)。
见“卡些”(544页)。
西域古河名。见《汉书·西域传》:于阗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并见《后汉书·西域传》、《水经》和《水经注》。现在这一水系仍与上述记载吻合:和田河(古于阗河)北流,与向东流时叶尔羌河会合,东注罗布
夫余国的官号。详见“加”(641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齐卫,并说清代伊拉齐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90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埃合里只”。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录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埃合里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一※
见“肇州”(24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