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观音堂

观音堂

契丹时期佛教建筑。座落在今山西大同西郊佛字湾(崖上刻有2米见方“佛”字)附近。始建于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后经多次重修。现有前后两院。院前有琉璃照壁,上为3条彩龙腾飞,优美华丽。前院置钟、鼓楼,正面观音殿,内有高5米多观音菩萨立像,彩饰贴金,端庄秀丽;两侧分立胁侍菩萨4尊,容貌丰满,衣纹流畅;前神台上有一观音座像,侧有6尊雕像;还有10尊护法天神,手持法器,威武雄壮。除观音为泥塑外,余像皆为石雕,均为辽代遗物,十分珍贵。此殿后为三真殿,塑佛、道、儒三真人像。东侧山神殿,内有壁画“降服妖魔图”;西侧河神殿,有壁画“河神治水图”。皆为宝贵文物。关于建堂缘由,当地流传一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常有人在此丧生,原为一蛤蟆精作怪。一日,老和尚过此,合掌吹气,哈蟆降伏,化为乌有,和尚遂现原形,化成观音飘然而去。为纪念观音为民除害,于此建堂。

猜你喜欢

  • 刚涅尔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掌管供佛礼仪的僧人。任此职务者对僧人拜佛应行礼仪,应诵经咒,应燃何灯,应祝何福,以及如何接受施主布施,均应通晓,以便临场布置、说明,行礼如仪。并负责管理殿内珍品,不得任其损失。地位不

  • 得胜口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北距野狐岭站30余里,旁为荨麻林,今称洗马林。拉施特著《史集》称荨麻林居民为中亚撒麻耳干人,马可波

  • 翁得

    即“温得”(2281页)。

  • 大唐国

    宋代环州蛮自立的国号。宋景祐五年(1038),思恩人※区希范与其叔※区正辞从官军讨安化州蛮,恃战功请官,宜州知州冯伸已摒之未用,怀怨,归思恩,联合白崖山酋长蒙赶及荔波洞蛮,举兵反宋,建“大唐国”。请巫

  • 满五索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亦作满兀四,又称矮儿克勿。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第四子。驻牧于张家口西北边外。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张家

  • 阿兰保

    ?—1801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札拉尔氏。隶齐齐哈尔正白旗。初以优秀射手被选为善射者,随狩木兰围场。后留居京师,由司辔充蓝翎侍卫。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军征金川时,从副将军明亮出南路,因战功迁

  • 对偶婚

    由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时期内结成的不牢固的婚姻形式。亦称偶婚、个体婚。萌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属群婚向一夫一妻婚过渡的中间环节,自身无独特的亲属制度。对偶婚通常有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

  • 喇布坦

    ?—176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贝勒卓特巴次子。初授闲散台吉,隶兄子贝勒诺尔布班第之左翼右旗。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清军征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四夷馆考

    书名。明王宗载撰。2卷。成于万历八年(1580)。是书有向达在法国巴黎访得东方语学所藏《四夷馆考》抄本,罗振玉将其收入《东方学会丛书初集》。内容包括四夷馆所译诸夷(即少数民族)建置、沿革、山川、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