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褐拔
即“诺曷钵”(1954页)。
即“诺曷钵”(1954页)。
俗称大佛寺。契丹时期重建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天津蓟县城西西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期无考,建筑学专家梁思成以为“至迟亦在唐初。”(《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现存主要建筑山门与观音阁为辽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党项部族名。地在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境。首领移,本附属于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因不堪压迫,闻宋朝下诏招抚,宋景德元年(1004)四月,率部属投附宋朝。
清代旗籍中无职位无职业者之称。清入关前后,八旗内成丁者多有兵差之役。随着人丁繁衍,兵差各有定额限制,于是闲散之称突出。未被考中※披甲者,称※余丁。历年没有机会参加挑甲考试者,称※幼丁。东北幼丁于满语内
召庙名。亦称圆会寺,俗称西大庙。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王府西8里处。清康熙六年(1667),由固伦淑慧公主主持兴建。后多次扩建。有殿舍50余间,喇嘛最盛时达750人。由活佛任主持。解放初仍有喇嘛80
?—235三国时鲜卑首领。本小种鲜卑,以勇健公正,为部众推为大人。攻杀别部大人扶罗韩,据有代郡、上谷一带。袁绍占据河北时,汉人多出塞逃入鲜卑。起用逃亡汉人教鲜卑人制兵器甲盾,效法中原,学文字,定法制,
见“蒙额勒多尔部”(2344页)。
藏语音译。全称沙扎沃巴。西藏贵族家族之一。源于甘丹寺山下庄园名。早期为沙拉沃巴,出现于《五世达赖喇嘛传》内,八世达赖喇嘛时改称沙扎沃巴。18世纪前期已衰落,乾隆十六年(1751)噶厦政府重新分配庄园,
?—528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