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澂
清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恒钿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父卒,以年幼,由叔父赵恒锐协理土司事务。三十四年(1769),正式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土司事务。任内,注重习武,有亲兵百名。廉洁奉公,任职期间不食俸禄。后因病向朝廷告假返家休养,由子赵春梓署理土司事务。
清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恒钿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父卒,以年幼,由叔父赵恒锐协理土司事务。三十四年(1769),正式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土司事务。任内,注重习武,有亲兵百名。廉洁奉公,任职期间不食俸禄。后因病向朝廷告假返家休养,由子赵春梓署理土司事务。
见“阿悉结”(1216页)。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始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12等级“大官”中之第三级官名,位在※“太大兄”之下,※“小兄”之上(《新唐书》列为第六级),与诸官分掌内外事,此前史书不见其名。
见“延福寺”(820页)。
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又译妥懽帖木尔、妥懽帖不耳、妥懽帖睦尔、妥欢帖穆尔。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长子。天历三年(1329),父被文宗图帖睦尔毒害后,于至顺元年(1330)
古族名。羌人之一支。先秦时由青海迁入。汉时散布于今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一带。居无定所,从事游牧。魏晋以后,逐渐融合于西域各族。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建奇台堡,设管粮通判。三十九年(1774),移巴里坤领队大臣驻此。四十年(1775),建靖远城,设满营。四十一年置县。即今新疆昌吉
见“噶桑图登意希达吉”(2505页)。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隋朝将领。其先世为代(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屋引氏(后改房氏,一说屋引氏原为高车贵族,后归西部鲜卑)。刚毅有武略。开皇(581—600)时,与刘方等俱为边将,名显当时。频为行军总管击胡,以功官至柱
即“火不思”(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