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赶秋

赶秋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俪,后遂相沿成节日,以便青年男女进行择配佳偶的社交活动。节日期间,有打秋千、跳木鼓舞、唱歌等,届时亦进行集市贸易。此节日流行于湘西、鄂西南、川东南、黔东等苗族地区。 ②布依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亦称赶秋坡或赶秋桥。流行于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长顺县。每年农历立秋日举行,延续3天。届时,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云集到这一带许多著名的大桥上,如紫云的普卡桥、聂补陇桥,长顺的营盘大桥、消冲桥等,成群结队在大桥附近坡地上对歌、娱乐、谈情说爱。大桥附近同时又是万人集聚的物资交流场地。

猜你喜欢

  • 杓窊印

    又作鹰纽印。“杓窊”,契丹语,是契丹族对鹰类总的称呼。以此形状作印纽的印称为“杓窊印”,取其疾速之义。是发兵时皇帝诏赐给将帅,用以调发兵马所用的专印,与※金鱼符、※银牌的作用略同。

  • 桂古达尔

    清初达斡尔族首领、抗俄英雄。居桂古达尔,以地为氏。顺治八年(1651),沙俄侵略军入犯其地,率领千余名达斡尔人保卫家乡,在桂古达尔城寨附近反抗沙俄侵略者,宁死不屈。

  • 云阳集

    书名。一作《云阳李先生文集》。元李祁撰。10卷,附录1卷。祁,茶陵(今属湖南)人,字一初,别号希蘧。元统元年(1333)进士,为左榜第二(元制汉人南人应试者列左榜,位在右榜即蒙古、色目人所列榜之次),

  • 吴惠清

    1869—1958近代武术家。字穆亭。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回族。光绪四年(1878)起从本族吴恺学艺。十六年(1890)练成八极拳功。曾在山东枣庄当矿工。十九年(1893),为反抗盐巡的压迫,曾率

  • 闲散世职

    参见“闲散”(1118页)、“世职”(487页)。

  • 庄头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头人。①皇庄、王庄、旗下官庄等,系官设,通例每庄设庄丁10人,以其中一人立为庄头,管理生产、公差、纳粮、纳银、杂供等事。其缺,例以其子弟顶补;被革,则调充他庄庄丁。受屯领催监督,

  • 苗绣

    苗族民间工艺。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先贴好纸样后刺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等属凸绣。平绣与湘绣同,挑花、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皆属此工艺。以凸绣最具民族特色,有立体感,较费工时。多用在衣领、袖口、

  • 赍发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大祖大王

    高句骊国第六世王宫的尊号。亦称“国祖王”或“太祖王”。宫于汉光武帝二十九年(公元53)继位,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因年迈退位,此为其禅位后国人给予他的尊号。

  • 延昌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夺里本斡鲁朵”(“夺里本”意为“讨平”,“斡鲁朵”意为“宫”)。为辽穆宗※耶律璟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