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跣足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屦之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三国志·薜琮传》亦载:岭南诸郡“山川长远,习俗不齐……椎结徒跣,贯头左衽。”《太平寰宇记》卷165—166称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及古党洞(今广西玉林)之乌武人或称俚僚人,皆以“徒跣”或“跣足”为俗。明清时亦多有记载。

猜你喜欢

  • 跨刀立誓

    珞巴族义都部落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地方。旧时收买勇士杀死仇敌是复仇的办法之一。收买的对象,一般为外氏族人,这样对方失去警惕,可以比较容易接近仇敌。收买勇士的价格较昂,一般要20头牛左右。代价讲定

  • 米喇兀

    古代蒙古族对祭祀和庆祝仪式的称呼。亦译玛里雅兀特。蒙古语音译。原意为“涂抹”。蒙古旧俗,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时,涂抹奶油、奶酒、马奶等,以示祝福。孩子出生3日,亦举行米喇兀喜宴。是日,给婴儿洗浴,以皮或

  • 凤弟吉

    ?—1459又作凤弟结。明广东瑶民起义首领。广东德庆县逍遥山人。瑶族。其父凤广山于正统十一年(1446)与赵音旺在泷水聚众起义,后被招抚。天顺元年(1457)四月,自号凤二将军,聚集邻近各山瑶民2千余

  • 乌佑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是珞巴人对精灵、神灵和鬼魂的泛称。其来源有二:一为天父地母结合后所生;一为被害※纽布(巫师)的灵魂转化。有善恶之分。通过祭祀,可使善者赐福于人,恶者不再害人。

  • 后晋

    朝代名。五代之一,西夷(或称沙陀人)※石敬塘所建。唐亡,晋、梁鏖战于黄河中下游。石敬瑭初受代州刺史李嗣源(后唐明宗)赏识,招为婿。随岳父出征,积军功屡任大镇节帅。后唐明宗时益位高权重。后遭末帝李从珂忌

  • 撒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三岔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今吉林省扶余县西北三岔河流域。

  • 渤海帐司

    契丹中央官署名。辽太祖天赞五年(926),契丹灭渤海后,对渤海实行“因俗而治”的特殊政策,在中央置“渤海帐司”,掌渤海王族事务。据《辽史·百官志》,属北面诸族帐官。官职有“渤海宰相”、“渤海太保”、“

  • 罗卜藏丹巴

    ?—1791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堪布(一说孜仲)。藏族。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侵扰后藏济龙、聂拉木时,其于扎什伦布寺内,以占卜为名,妄称不可与敌接仗,以佛言惑众,致使喇嘛藏众不思竭力防御,自相

  • 锡良

    1852—1917清朝大臣。字清弼。蒙古镶兰旗人。巴岳特氏。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出任山西知县。光绪二十年(1894),调出山西冀宁道,晋按察使。迁湖北布政使。二十六年(1900),任湖广总督。

  • 金史详校

    书名。清末施国祁著。10卷,附史论答1卷。初,或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兵燹无存,复继续修撰,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作者以20余年之精力,读《金史》凡10余遍,以明代南监本为底本,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