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历史上契丹民族所建朝代名。契丹民族起源于我国北方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之间。唐代末年,开始强大。10世纪初,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用武力统一契丹及附近诸部,称帝建国(于907年称帝,916年建元。依此,史学界对辽开国的具体时间持有不同看法)。据《契丹国志》载,阿保机建国时,“国号大契丹”。至第二代皇帝辽太宗得中原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所献燕云十六州,版图扩大,于会同元年(938),“国号改大辽”(《东都事略》、《新五代史》载同;《辽史》记为大同元年,即947年“建国号大辽”,《资治通鉴》载同。故史学界对契丹更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亦存两说)。至第六代皇帝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复号大契丹”(此据该书圣宗纪,《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同;《契丹国志·九主年谱》记为开泰元年(1012)。一般认为,以前者为是。)至第八代皇帝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又“复改国号大辽”(《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所载皆同),直到辽亡。通常情况下,本民族常以“契丹国”作统称,后世汉文史书常以“”作统称。其义,一说“以辽水而得名”;一说“由于十六州的并入,成了辽阔的帝国而已。”习惯上,“”不仅指王朝,亦作一个时代的名称。以辽建国916年计,至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被金灭亡,共210年。中历9帝,用22个年号。诸帝世系如下:其疆域据《辽史·地理志》:“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终辽一代,设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有“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与中原五代、北宋相始终,形成我国第二次南北朝对峙局面。其中,辽宋于1004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订立的“澶渊之盟”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辽统治区域内,以契丹民族为主体,尚有汉、奚、渤海等诸多民族,针对此,辽朝实行“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民族政策,获得很大成效。最高统治集团受游牧生活习俗影响形成的“斡鲁朵”(宫卫)制、“四时捺钵”制以及“头下军州”制,亦颇具特色,给后来北方民族政权以深刻影响。契丹民族建辽,对统一祖国北方有重大贡献,是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辽太宗、中兴皇帝辽圣宗以及皇太后萧绰(俗称萧太后)等,皆为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辽亡前夕,保大二年(1122)耶律淳另建立政权,及翌年耶律雅里所建政权,历史上称为“北辽”(前后一年余);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迁,在虎思斡耳朵(原苏联托克马克城南)再建政权,依辽制进行统治,延续90余年,史称“西辽”(此据《辽史》。《元史》称作“西契丹”,《湛然居士文集》称作“后辽”,《异域志》称“黑契丹”,《世界征服者史》称“哈喇契丹”)。从广义上说,都属“”的范畴,有史家依“两汉”、“两晋”、“两宋”之说法,称其为“两辽”。从辽立,至西辽为蒙古所亡(1218年),共300余年。

猜你喜欢

  • 和卓

    新疆伊斯兰教上层首领自称。一译和卓木、霍加、噶查。维吾尔语,译言“圣裔”。有两种派系:一为色伊提·阿塔系,拥有哈里发后裔证书。一为赘巴尔系,其证书已散失,完全依靠传说和声望树立身份,自称为哈里发阿布别

  • 伯德部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伯德部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天祚帝※永昌宫下一※抹里名“勃得本”,疑与此为同一语词。※奚

  • 曲夷

    文献对独龙族的旧称。参见“独龙族”(1708页)。

  • 吴管者

    ?—1426明朝将领。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投明朝,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八年(1410),父兄从明成祖征阿鲁台、本雅失里后,与母留守凉州。时,

  • 跳丧

    土家族丧俗。亦称跳牌、跳流落。丧家在亲朋悼念亡者时举行的一种击鼓踏啼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湘西凤凰等地由流落主持。流落(似汉族道士)身着法衣,杀牲祭祀,可视丧家贫富而定杀牛或猪、羊、鸡等。跳牌时,由流

  • 哈纳克土谢图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哈尼诺颜洪果尔之子。明崇祯九年(1636)前,游牧于天山北路。后随硕实汗徙牧青海。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为其后裔。

  • 布僚

    部分壮、布依族自称。亦译“布饶”,意为“我们”。参见“土僚”(64页)。

  • 和硕贝勒

    清代爵位名。满语音译“和硕”意为“四方之方”、“楞”,四角之“角”,“贝勒”源于金代官爵“勃极烈”之汉文异写,意为“高官”;“和硕贝勒”即一方之高官。明代“建州三卫”和“扈伦四部”等有地位的大酋长,多

  • 岷州

    古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隋大业(605—618)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四年(621),为总管府,管岷、宕、洮、叠、旭5州。八年(625),吐谷浑入扰此州,并请与唐互市于承风岭。贞观

  • 伍遵契

    约1598—1698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