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达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仰喇嘛教黄、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玉树县。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仰喇嘛教黄、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玉树县。
彝语音译。意为土地出租者不供应种子,佃种者交纳粮食产量的1/3为地租。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属于实物地租活租,多实行于高山轮歇地,休耕期间不纳租。出租者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左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承德移住。准噶尔达什达瓦部裔。所部设1昂吉、6佐领。置总管、副总管各1员。驻特克斯、察林塔玛哈等地。为伊犁额鲁特重要组成部分。参见“额鲁特
县地名。旧名打箭炉。藏语称“达孜多”,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流域。传为古旄牛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旄牛县,属蜀郡。东汉为蜀郡属国。三国蜀汉时,亦名旄牛县。晋置益州,统八郡,仍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堙智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武成元年(559),封陈国公,邑万户。保定(561—565)中,授岐山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五年(565),奉使
见“大蔑孤”(90页)。
元代学校名。隶蒙古翰林院,秩正七品。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蒙古新字,诸路置蒙古字学。八年,于京师中都(今北京)立蒙古国子学。选随朝蒙古、色目、汉人百官及怯薛(禁卫军)官员子弟入学受教。初
藏语音译,意为“人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很少的※差巴(支差的人),又缺少劳力,支不起乌拉差役者,降为支此种差役,专门出人役,终年自带口粮,无偿为土
近代广西壮、汉等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北上后,清军和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反攻倒算,社会矛盾益加激化,农民武装起义彼伏此起。咸丰二年(1852)初,永淳(今属横州)天地会首领李文彩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次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父叛乱罪被俘送北京。宥死,被赐给功臣为奴。道光三年(1823),被编入蒙古正白旗,充披甲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全称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1935年成立。会长伊斯哈克拜克,(柯尔克孜族),成员多来自哈、柯两族。初成员多为部落和宗教上层,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