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逃人法

逃人法

清代惩处八旗内逃亡者及失察官员、窝主等的法律。例定凡逃亡事出,该管人员须于法定日期内呈递“逃牌”,上书逃人姓名、年貌、旗籍、服色及逃亡日期、次数、有无携带军器等。超限或隐匿不报者,系官罚俸、降级,系常人则以鞭责。(1)旗下奴仆(满语阿哈)逃亡被抓获者,有单颊刺字、双颊刺字、鞭打、枷号、发往吉林等处给披甲人为奴等处分。(2)正身旗人逃亡,有鞭枷、发往黑龙江等处当差之分。(3)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额鲁特新附者逃亡,一经捕获即行正法。 (4)康熙十二年(1673)定,八旗官员逃亡者,革职交刑部治罪。以严刑峻法惩治逃亡及其违法者之制早已行之。顺治十二年(1655),左都御史屠赖曾奏:“逃人三次始绞,而窝主一次即斩,又将邻佑流徙,似非法之平也。”(蒋良骐《东华录》卷7)顺治六年(1649),靖南王耿仲明因所部天祐军中窝藏逃人事发,畏罪自缢死于江西吉安军次。

猜你喜欢

  • 蒙古靴

    蒙古族传统靴子。古代蒙古族以游牧、狩猎为生、长期生活于草原、沙漠之中,加之战事频繁,需要不断转移牧地,追捕野兽,行军作战。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制了蒙古族特有的靴子。《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早期就穿“鹿

  • 康定

    县地名。旧名打箭炉。藏语称“达孜多”,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流域。传为古旄牛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旄牛县,属蜀郡。东汉为蜀郡属国。三国蜀汉时,亦名旄牛县。晋置益州,统八郡,仍

  • 打弼

    元代蒙古宫廷宴饮礼节。蒙古语音译,意为“就座”。源于金朝宫廷旧礼。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元帝设宴时,司礼官一人持酒觞,立于右阶,另一人手持拍板,立于左阶。持板者口唱“斡脱”(进酒之意),持酒觞者和道

  • 乌林答晖

    金大臣。本名谋良虎。其先居海罗伊河(今黑龙江汤原县境伏尔基河),后徙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女真族。乌林答氏。金世宗昭德皇后(即明德皇后)兄。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以捕完颜宗磐、完颜

  • 显圣

    大圣燕帝史朝义年号。761—763年,凡3年。

  • 那礼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所在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在今齐齐哈尔市西的雅鲁河与阿伦河之间,或说在雅鲁河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至乌兰浩特市一线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旧有说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喇(今作

  • 失都儿

    元朝宗王。又译势都儿。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曾孙。袭封地,辖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阔连海子(今呼伦湖)一带。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附叛王乃颜反,遣所

  • 主文

    清代四川西南部土司延请汉族协助办事之人。俗称师爷。帮土司办理上行文书及在迎送汉族官员时,任翻译。土司滋事,多系此辈从中唆使。后仿云南刊木榜示谕土司之例。规定凡川陕土司所延请之人及在土司署内办事之通事,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奚烈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又,辽景宗※彰愍宫下有一瓦里名“奚烈”,故疑“直”于词语为词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