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部族官

部族官

辽代官制。又称北面部族官。为管理部族事务的官称,属北面官列。辽自太宗得燕云16州,境辖汉族突增,为适应需要,对境内各族采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辽史》卷45)部族原为契丹及北方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主业的传统基础组织。《辽史》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卷32)终辽之世,对境内部族几经整顿,有大、小部族之分。大部族以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等四大王府为主。机构设有北大王院、南大王院、乙室王府、奚王府等。其职设:部大王(原名夷离堇)、部左右丞相、部太师、部太保、部太尉、部司徒(原名惕隐)、部节度使、部族详稳、部族都监、部族将军等。小部族有49个。机构设部族司徒府、部族节度使司、部族详稳司等。职设:司徒、司空、节度使、详稳等。大、小部族基层单位为石烈(相当于“县”,或“乡”),其正职:大部族称夷离堇,小部族称令稳。副职皆称麻普(又作“马步”,本名“达剌干”)。佐僚称牙书(又作“牙署”)。下属机构为抹里(又作“弥里”),正职称辛衮(本名“马特本”)。

猜你喜欢

  • 移辇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名。属天祚皇帝※永昌宫。

  • 阿大何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之“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拔大何”;“契丹传”与《辽史》、《通典》均记为“何大何”;《册府元龟》记为“阿大阿”。据契丹古老传

  • 感天皇后

    见“萧塔不烟”(2002页)。

  • 乌思藏

    元明时对今“卫藏”的称谓。一作乌斯藏。为今冈巴拉山以东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及冈巴拉山以西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两地合称。清称卫藏,“卫”即“乌思”之拉萨语音译,指前藏,“藏”指后藏,今统称。元属乌思藏纳里

  • 天罡

    参见“腾格”(2372页)。

  • 拓跋禄官

    ?—307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少子。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即位后,将国人分为三部,自居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北,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源)之西,为东部;兄拓跋沙漠汗子拓跋猗㐌居代

  • 龙种

    吐谷浑良马名。南北朝、隋、唐时传说在青海湖培育的一种骏马。史载,每逢冬季青海湖结冰后,吐谷浑人即将良种牝马置于湖中小山(海心山),翌年春,马皆有孕,所产马驹,号为“龙种”。隋大业五年(609),炀帝曾

  • 阿旺扎西

    清代德格地区高僧。藏族。曾于西藏俄日寺学习经典,精通密法,通达五明,为清初德格著名之大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请白玛仁增创建德格五大寺之一佐钦寺,为西康著名之红教(宁玛派)寺院,不丹、尼泊尔之红

  • 绥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 府解

    契丹科举制度,有乡、府、省三试之设。凡府中,曰“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