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防御使

防御使

官名。唐初置于西北边镇。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专掌军事,以刺史兼任。宋代为武将兼衔,非实职。辽南面官中有此职。西夏建国前党项首领李德明嗣定难军留后,于境内夏、银二州亦设此职,李元昊建国初废。至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之,简称防御,五品衔。

猜你喜欢

  • 朴古只沙里

    见“萧朴古只沙里”(2004页)。

  • 巴拉特节

    新疆维吾尔族宗教节日。又称油葫芦节。肉孜节前45天(伊斯兰教历八月中旬)举行。届时,全家预先昼夜诵经。至次日晨,悬葫芦于树(或拴于木杆),中盛油燃灯。俟油尽灯落,便将其踏碎,以为消灾弭祸。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曷萨特勒

    见“昭礼可汗”(1648页)。

  • 和罗噶河

    见“忽汗河”(1487页)。

  • 得的河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 《满洲源流考》作德里沃赫所。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野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所,与喜乐温河等12卫和奥石河千户所同时设立。

  • 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

  • 绥西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部队在绥西阻击日军的战役。1940年1月,日军企图消灭傅作义部队,从平绥、同蒲路沿线各地调集日军3万余人,配有汽车近千辆、坦克数十辆及大炮飞机等,分三路向河套地区进犯。傅作义部避敌锋

  • 勐腊傣族护界斗争

    勐腊傣族人民保卫边疆的斗争。1946年,法帝国主义者为侵占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土地,将界碑偷偷移进中方境内十余公里,当地群众发现后即将其移回原处。此后法军虽多次偷移界碑,均被傣族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搬回。法

  • 夜郎自大

    成语。典故出自汉代。西汉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遣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求通身毒国(今印度)。至滇,滇王与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后用来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