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兀出

阿兀出

?—1202

蒙古国建立前泰赤乌部首领之一。又译沆忽、沆忽阿忽出。享“把阿秃儿”(又作“拔都”,意为“勇士”)称号。素与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不睦,屡相争战。宋庆元六年(1200),为铁木真和克烈部王罕联军败于斡难河(今鄂嫩河),逃巴儿忽真隘(前苏联巴尔古津河流域)。嘉泰元年(1201),与哈答斤、散只兀等11部会于刊河(今内蒙古根河),共举札只剌部札木合为“古儿罕”(意“诸部共主”、“大汗”),联兵攻铁木真,败于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二年,结乃蛮部不欲鲁罕、蔑儿乞部脱脱等战铁木真、王罕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源处),败绩,逃斡难河,被铁木真追杀。

猜你喜欢

  • 包大度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黄飘战役”(2022页)。

  • 拓西金山王

    见“张承奉”(1181页)。

  • 宜都蛮

    南北朝时宜都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是※廪君或※槃瓠的后裔。分布在今湖北宜都县清江流域一带。其地深山重阻,人迹罕至。南朝宋景平二年(424),其蛮帅石宁等1

  • 七角井细石器遗址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七角井盆地七角井村东600米处。范围约6000平方米,各种典型细石器与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共存。未见陶器。从石核、细石叶和以细石叶加工成的镞、钻形制看,与我国华北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大致相同

  •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

  • 清实录

    书名。清编年体史书。原名《大清历朝实录》。官修。清制每朝皇帝死后设实录馆,纂修该朝实录,事毕撤销。修成的实录缮写五份,每份有汉、满、蒙3种文体,按装帧分大红绫、小红绫、小黄绫本,分藏皇史宬、沈阳故宫、

  • 土寨首

    官名。亦作土寨长。清代若干少数民族村寨,视需要,常由政府正式任命其头目为土寨首,掌一寨事务,管束土民。不颁给印信、号纸。如四川松潘镇辖中羊洞隆康寨头目林柱,下羊洞黑角郎寨头目六孝,即被正式任命为土寨首

  • 温敦蒲剌

    金将领。女真族。温敦氏。阿跋斯水(今吉林敦化县北勒福成河)温都部首领乌春后裔。始居长白山阿不幸河,徙隆州移里闵河。善射。初从完颜希尹征伐,摄猛安谋克事,以击敌功擢修武校尉。天德元年(1149),充护卫

  • 玉河军

    唐西域军事建置。位于今喀什河附近。驻有军队,卫戍边疆。玉河军与各守捉、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 达思蛮寨长官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一作达思蛮长官司、达司蛮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三月置。地在杂谷寨安抚司西50里,即今四川理县境。初命当地僧人其卜为副长官,并赐印及冠带、袭衣等。洪熙元年(1425)三月,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