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随丁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人服役,不编入丁册,不负担官差和官税,不服劳役。随丁又分为随人箭丁和随缺箭丁两种:属于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对王公贵族终身隶属,世代继承,称“随人箭丁”。康熙三年(1664),规定管旗章京和参领、佐领,亦拨给随丁。但随职去留。任职时拨给,离职时退回。故称“随缺箭丁”。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亲王给随丁60名,郡王50名,贝勒40名,贝子35名,公30名,固伦额驸40名,和硕额驸30名,多罗额驸20名。九年(1652),又规定台吉、塔布囊一等者给随丁15名,二等12名,三等8名,四等4名。康熙三年规定管旗章京给4名,参领、佐领共1名。他们或在主人家内当差,或在主人牧场上从事放牧,或在自家牧养主人牲畜,主人可任意驱使随丁为自己劳动,无偿占有其劳动成果。特别是主人经济状况恶化时,几乎全赖随丁养活,乃至逼令其替主人偿还私债。政治地位低于※“箭丁”,无权出任旗佐官员,甚至被主人出卖和馈赠。少数因服役和交纳贡赋有功者,主人可解除随丁义务,编入旗的丁册,恢复一般阿勒巴图身份。

猜你喜欢

  • ①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父系家族公社几经分裂后仍保留浓厚原始共产制的大家庭。一般包括同一父系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约二三十人,同住在一座有若干间隔的大房子里,每个对偶家庭占一间隔,内设一

  • 都定臣

    约1916—1937民国初四川彝族土司。又名阿郭日哈,小名都四四(系都龙光第四妻所生),俗名都小官。都龙光之子。少年即任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时逢军阀割据,战乱

  • 西北中学

    回民学校名。设於北京牛街原清末“南营守备署衙门”旧址。1928年北平(今北京)市政府参事孙绳武(回族)等人发起创立,孙担任校长,时称清真中学。校设董事会,董事长白崇禧,副董事长马福祥、马邻翼,孙绳武为

  • 内火器营

    参见“火器营”(393页)。

  • 称海城

    元代地名。又作镇海城。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杜尔格湖西南。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大臣镇海奉命领所俘汉民万人屯田阿鲁欢,立城戍守,以人名命城,又作称海。蒙古语作“镇海八剌喝孙”,“八剌喝孙”汉意“城中有仓廪

  • 阐莫

    参见“阐”(2105页)。

  • 剑川江

    即“马訾水”(179页)。

  • 翁指

    西汉时夜郎国勋戚。夜郎王※兴之岳父。夜郎(在今贵州境内)人。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因其婿兴被牂柯太守陈立所杀,与兴之子邪务收余兵,胁迫周邻22邑举兵反汉,据险为垒,抗拒汉军。一度败都尉万年之

  • 北平蒙藏学校

    简称蒙藏学校,亦称蒙藏学堂。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在清代咸安宫三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培养训练蒙、藏等民族人员的学校,先后隶属于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校址在北京

  • 段功

    ?—约1364元代云南大理第十代总管。亦称信苴功,《明史》作段得功。白族。大理人。※段隆子(一作※段义子),※段光弟。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一作五年,或作英宗至治元年,即1321),袭任承务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