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高昌”(1907页)。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察改因麻得不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
见“亦里察卫”(873页)。
蒙古国和元朝诸帝葬地。蒙古人又称之为“大禁地”、“大圣地”。自太祖成吉思汗起,历朝诸帝皆葬于此。蒙古俗:无论蒙古帝死于何地,虽远在百日程外,均须运葬遗骸于该地。葬毕,“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本为战国时人托吕望名而辑。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两种,一种为23×16厘米,一种为21×17厘米。残存45面,为第一至第四卷的部分内容,无注释。其中有7面背面写有《
即“岭西室韦”(1395页)。
见“花剌子模”(999页)。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呈圆形,径5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防守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多草率不辨。为西夏军中值宿守卫者所佩之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