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鲁特前旗

额鲁特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居喀尔喀河流域。寻复移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乌兰乌苏,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接土谢图汗旗界,南抵额鲁特旗,西接左翼左末旗,北至右翼前旗。今属蒙古国。

猜你喜欢

  • 一齐下喇哈番

    官名。满语音译。汉译言“郎中”。清代六部、理藩院及内务府等所属各司,皆设郎中以主司事。吏、户、礼、兵、刑、工部各司所设者,均置满洲缺、汉缺;理藩院者,均置满洲缺、蒙古缺;惟内务府所属七司之设俱不分满汉

  • 土守备

    官名。清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酋长、头人充任,为五种土弁之一,秩正五品。其职责为守土安民,查究抢掠不法,贡献方物,统帅土民、土兵随官军征战或服力役。其承袭、革除、拔擢、降调隶兵部。

  • 招哈和屯

    即“交州”(875页)。

  •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

  • 闵中王

    高句骊国第四世王解色朱的谥号。解色朱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公元44)继位,二十四年(公元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花山节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采山坪、采花山、跳花山等。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较为盛行。是隆重节日之一。节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或七月。行期可达10余天,连续在几个花山的广场上进行活动。贵

  • 稽留斯

    东汉时北匈奴大人(一说为部落名)。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匈奴句林王为汉军所击北徙后,率部进驻三木楼山(又作沐楼山,约在今居延海北600里处),故称三木楼訾大人。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率众

  • 李彝股

    ?—967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后改名彝兴。五代后唐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弟。后唐清泰二年(935)兄病,以行军司马职被推为留后。兄卒,遂代定难军节度使。后晋天福二至八年(937—943)累加封

  • 尼隆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