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鲜虞

鲜虞

先秦时期狄人的一支。西周幽王八年(前774)即见于记载。初分布于西周之北,即今陕北和晋西一带。春秋时成为白狄中最强大的一支,东邻赤狄,奉赤狄潞氏为盟主,建北狄政权。北狄分裂后,长狄赤狄先后被华夏诸侯所灭,白狄因受秦、晋之驱逐,向东迁徙,该部进至今河北正定县一带,成为白狄诸部的轴心和盟主,故鲜虞亦成为白狄的统称。在与晋国激烈的角逐中,白狄的肥、鼓先后亡于晋,唯鲜虞氏收纳白狄诸部余众,势力独盛。周敬王十三年(前507),败晋师于平中(晋地),俘晋大夫观虎。翌年,以“中山”之名见于史乘。一说此时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境),联合仇由和部分肥、鼓遗民建中山国,后事详见※“中山国”。该部东迁前主要从事畜牧业,进入华北后,吸收中原文化,使用华夏文字,制造和使用铜、铁等生产工具和武器。又仿效华夏诸侯,设立相邦等职官和军政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有了与中原诸国相近的农业和手工业,建城郭、立国都、修长城,国君先后称侯、称公和称王,屹立于诸侯之中,积极参与中原的政治、军事斗争。周赧王二十年(前295)被赵国灭亡后,鲜虞人逐渐融合于华夏之中,其后人有以“鲜于”为姓氏者。

猜你喜欢

  • 建安州都督府

    见“建安城”①(1543页)。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第三次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行军建置。显庆二年(657)正月,擢右卫将军苏定方为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婆闰副之,率步骑10余万出金山北。先破处木昆,降其俟厅懒独禄。后连破贺鲁军于

  • 劾里钵

    1039—1092金世祖。亦作核里颇。女真完颜部人。景祖※乌古迺次子。有器量智识,深得父宠爱。辽咸雍十年(1074),父死后继任部落联盟长,后人称“劾里钵联盟”,并袭辽朝授予的节度使称号。为巩固在联盟

  • 赤山

    汉代乌桓人所敬仰的圣山。据《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位于辽东西北数千里处。一说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其俗:人死,称死者神灵归赤山,如汉人言死者魂神归泰山。

  • 李通明

    1842—1917拉祜族爱国首领。原活动于云南澜沧、沧源一带,清同治(1862—1874)年间,因率拉祜族反清斗争失败,带领数千户拉祜族、傈僳族人民退入西盟山地区定居,以传播佛教和与佤族头人歃血立盟等

  • 宁古塔

    清地区名。亦名宁古塔将军。初治今黑龙江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移治今宁安县治。辖域东濒海,西至吉林乌拉,南界土门江(即今图们江),北连混同江。唐虞、周、秦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南北朝为

  • 皇父摄政王

    清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的封号。皇室迁入燕京后,顺治元年(1644)十月,世祖福临封摄政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通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五年(1648)十一月,举行郊、庙典礼时,又加封为“皇父摄政王”。

  • 多沙阿波起义

    云南红河地区哈尼、彝、傣、苗、汉各族人民反土司斗争。1918年,在云南猛弄(今元阳县境)和猛丁(今金平县境)两土司境内,爆发的以哈尼族为主联合各族农民、农奴反土司的武装起义。先是,因各族人民不堪土司的

  • 芬古

    1605—1643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八子。天聪五年(1631),授镶蓝旗都统。从太宗征明,抵大凌河,率本旗兵围城之西南,败松山城援兵。又于锦州败明总兵祖大寿。八年(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