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鸣沙之战

鸣沙之战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后突厥与唐朝间一次战役。以发生在灵州※鸣沙县(治今宁夏中夏县东鸣沙州,此地人马行沙有声,异于余沙,故名)而名之。天授二年(691),后突厥默啜可汗(阿波干可汗)即位后,对唐推行以和为主、和战兼行的策略。万岁通天元年(696),助唐大败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受封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继遣使请为武后之子,以己女与唐和亲,并乘机索还居于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之突厥部众降附者以及单于都护府之辖地。获允,遂得六州突厥降户数千帐、种子4万余斛、农器3千具、铁4万斤,势复盛,四出攻击契丹、拔悉密、黠戛斯、葛逻禄、拔野古等部,控地万余里。圣历元年(698),率众10余万扰赵、定二州,俘掳男女8—9万人。久视元年(700),复掠散居灵、夏二州之党项人及陇右唐军诸监马万余匹,势益炽。长安三年(703)六月,为壮己力,复请和亲,遣莫贺干请以女妻皇太子,又派大酋移力岑贪汗献马千匹,谢许婚。神龙二年(706)十二月,乘中宗即位未久,默啜率军攻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统众迎战,唐中军败,忠义先逃,死者6千余人(一说数万人)。旋,突厥就势进袭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忠义被免官,中宗下诏绝婚。

猜你喜欢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

  • 吐鲁番厅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城。辖鄯善县。有27大庄、19驿站、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札萨克郡王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4000余人,大多数为维吾尔族,有少数回族和

  • 奥鲁

    蒙古语音译,又译阿兀鲁黑,《元朝秘史》汉释为“老小营”。古代蒙古人出征时,留守后方或随军的家属、辎重之总称。《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依蒙古定制,男子充军出征,妇孺则按千户

  • 宣徽院

    官署名。源于唐代,设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五代和北宋因之,由大臣充院使,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南宋废置。辽、夏、金、元复置。辽朝北面官中置宣徽北

  • 宁祺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太平街。亦称和硕乃召,俗称太平召。康熙六十一年(1722),土默特两旗官兵捐资兴建。乾隆元年(1736)规定,土默特旗遣4名喇嘛到多伦诺尔召内念经,如有缺额,由该寺

  • 阿史德元珍

    ?—711唐代后突厥贵族。又作元珍。阿史德氏。早年在单于都户府检校降户,习知中原风俗及边塞虚实,后以事为单于长史王本立拘禁。及骨咄禄起兵反唐,请求复职。永淳元年(682),投骨咄禄,深受重用,拜为阿波

  • 王会图

    见“黠戛斯朝贡图”(2587页)。

  • 莫离支

    高句骊国官号。相当唐王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唐贞观十六年(642),高丽西部大人盖苏文杀高丽第27世王建武及诸大臣,立建武弟之子藏(一作宝藏)为王,自任此职,专断国政。

  • 寿之

    见“耶律伯坚”(1313页)。

  • 戛八

    参见“阿拍”(1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