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锦山镇西北约3公里处。背靠狮子峰,殿宇依山而建,高低层迭呈三进三阶院落,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和东西两侧配殿。寺内有元代石碑二块,一为至元二十四年(1287)所立,记重修寺院经过;一为至正元年(1341)所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康熙帝曾来此寺拜佛。民国六年(1917),复立有重修龙泉寺题记碑。现为重点保护单位。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锦山镇西北约3公里处。背靠狮子峰,殿宇依山而建,高低层迭呈三进三阶院落,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和东西两侧配殿。寺内有元代石碑二块,一为至元二十四年(1287)所立,记重修寺院经过;一为至正元年(1341)所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康熙帝曾来此寺拜佛。民国六年(1917),复立有重修龙泉寺题记碑。现为重点保护单位。
山名。简称小相岭。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汉源县大渡河南至喜德县之间。最高峰名铧头尖,海拔4791米,为越西河与安宁河的分水岭。据近人考:邛部土司、暖带密土司、田坝土司,均以小相岭的“岭”字为姓
?—147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兜楼储。原任南匈奴守义王。初居京师。顺帝汉安二年(143),被汉朝立为单于,顺帝亲授玺绶,赐车马、器服、金帛甚厚。遣行中郎将持节护送归南单于庭。自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度斤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性果决,善骑射。武成元年(559),封代国公,邑万户。天和元年(566),拜大将军、右宫伯、左宗卫。建德(572
明代青海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察卜齐雅勒庙。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传教于蒙古,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丙兔(炳图伊勒登)在青海察卜齐雅勒(亦译恰卜恰,今称共和)
①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年号。330—333年,凡4年。 ②西燕慕容瑶年号。386年,凡1年。③后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年号。398年,凡1年。④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年号。400—405年,凡6年。 ⑤北魏河西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为“喀什噶尔属境”。帕米尔高原“八帕”之一,即今阿尔楚尔帕米尔(阿里丘尔谷地,原中苏待议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副将军富德追大、小和卓至此,剿敌4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
见“马湖蛮”(178页)。
宋代大理国古碑。简称石城会盟碑。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立于鄯阐府石城(今云南曲靖市旧县城北),后埋没。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高121厘米,
古国名。一作髦。商周时南方小国。曾参与周武王伐纣。其地有谓在巴蜀(今巴东一带),有谓在髳州(今云南姚安县),有谓在邛笮间;有谓在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其后裔,一说为山僚、濮僚,今之仡佬。一说髳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