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昶

李昶

小名那,顿丘临黄(今河南清丰)人,彪孙。宇文泰用为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参修国史。转黄门侍郎,参与机要,受泰信用。赐姓宇文氏。北周时,历任御正中大夫、纳言,昌州刺史。封公爵。文笔华美,自言文章,不足以传后进,为政可追踪古人。卒。(,参见《北史》)


【生卒】:1202——1289

字士都,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兴定二年(1218)参加廷试,以《春秋》中第二甲第二人。初为征事郎。孟州温县县丞。蒙古军下河南,奉亲还乡里。为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1259年,为忽必烈召见,提出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等治国之策。中统二年(1261)陈条十二事,划除宿弊。先后任吏礼部尚书,南京路总管兼府尹,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著有《春秋左氏遗意》、《孟子权衡遗说》。


【生卒】:1363—1431

【介绍】:

明陕西泾阳人,字文烨。洪武二十九年由举人入国学。擢左军都事,升户部郎中。永乐初,以荐特升行部右侍郎,参预营建北京。宣德间,升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卒官。


【生卒】:1203—1289

【介绍】:

金元间东平须城人,字士都。金宣宗兴定二年进士,仕至漕运提举。金亡,东平严实辟为都事。后以父丧去官,闭门教授,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忽必烈攻宋,行经濮州,召见,以“伐罪、救民、不嗜杀”相告。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至元间累官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致仕。有《春秋左氏遗意》、《孟子权衡遗说》。


【生卒】:516—565

【介绍】:

北周顿丘临黄人,小名那。李彪孙。幼能属文,谒宇文泰,泰奇之,令入太学。后累官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甚为宇文泰信任,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武帝时官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昌州刺史。


猜你喜欢

  • 陈应润

    【介绍】:元台州天台人,字泽云。顺帝至正间为缙云县尹。家传《易》学。有《周易爻变义蕴》。

  • 傅叔伟

    永子。九岁为州主簿。成人后力量过人。善射,能立马上飞驰。时人称其有父之武勇,无父之文雅。(,参见《北史》)【介绍】:北魏清河人。傅永子。九岁为州主簿。及长,膂力过人。能弯强弓,左右驰射。又能立马上与人

  • 孙墀

    字仲泉,余姚(今属浙江)人。堪弟。历官尚宝卿。【生卒】:?—约1556【介绍】:明浙江馀姚人,字仲泉。孙燧次子。工古文,受聘至会城,居万松书院,为诸生师,有声名。嘉靖八年以选贡生历官尚宝丞,授中书舍人

  • 闵元衢

    【介绍】:明末清初浙江乌程人,字康侯,号欧馀生。终身不第。曾与董斯张、韩千秋同编《吴兴艺文补》。著有《罗江东外纪》、《欧馀漫录》、《增定玉壶冰》。

  • 杨道夫

    【介绍】:宋人,字仲思。为朱熹弟子,受《易》、《诗》、《礼》。

  • 刘餗

    子玄子。曾任右补阙、集贤殿学士、兼修国史,著有《史例》、《传记》等书。(,参见《新唐书》)

  • 句践

    【生卒】:?—前465【介绍】:春秋末越国国君。其父允常为吴王阖闾所败。句践元年与吴战,败吴师于携李,吴王阖闾受伤,旋死。吴王夫差报仇,败越于夫椒。句践以余部五千屯会稽,使文种因吴太宰伯嚭求和。后二年

  • 王称

    【介绍】:宋眉州人,字季平。王赏子。累官承议郎知龙州。刻意史学,搜采北宋太祖至钦宗九朝事迹为《东都事略》,孝宗淳熙中洪迈修四朝国史时奏进,特授直秘阁。宁宗庆元间官至吏部郎中。又有《西夏事略》。

  • 孟观

    【生卒】:?—301【介绍】:西晋渤海东光人,字叔时。少好读书,解天文,有将材。惠帝时,为殿中中郎。承贾后旨,颇诬杨骏。及骏诛,封上谷郡公。氐帅齐万年反于关中,晋诸将相继覆败。惠帝元康九年观与战,生擒

  • 胡净鬘

    【介绍】:见吴净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