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梁元帝

梁元帝

【生卒】:508—554

【介绍】:

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生卒】:508—554

即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第七子,庙号世祖。初封湘东王,授荆州刺史。侯景叛乱,他遣将王僧辩平定侯景,于江陵建都称帝。承圣三年萧詧引西魏军攻破江陵被俘杀。好文学,著述有《孝德传》、《忠臣传》等,注《汉书》、《周易讲疏》等十多种,还有文集传于世。(,参见《南史》)


【生卒】:508—554

【介绍】:

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生卒】:508—554

即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第七子,庙号世祖。初封湘东王,授荆州刺史。侯景叛乱,他遣将王僧辩平定侯景,于江陵建都称帝。承圣三年萧詧引西魏军攻破江陵被俘杀。好文学,著述有《孝德传》、《忠臣传》等,注《汉书》、《周易讲疏》等十多种,还有文集传于世。(,参见《南史》)


【生卒】:508—554

【介绍】:

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猜你喜欢

  • 吕震

    字#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举人,官湖北荆门州判。晚年寓居吴中,酷爱医学。尊崇张仲景,著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医论为陆懋修所承。

  • 孛来

    【生卒】:?—1467【介绍】:明时鞑靼部首领,景泰、天顺年间,与其属毛里孩雄视部中,屡攻扰塞下。成化初,入据河套,抄掠延绥无虚日。未几诸部内争,孛来杀其可汗马可古儿吉思。旋为毛里孩所杀。

  • 莫表深

    【生卒】:1053—1123【介绍】:宋邵武人,字智行。莫说子。师事胡瑗,瑗称其有器识。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历丰城尉、建阳主簿、知昭信县。徽宗时知睦州、饶州,时称循吏。奉祠提举嵩山崇福宫。有《如如集》。

  • 丘师施

    南朝梁人,祖籍吴兴(今属浙江)。为临安县令,以廉洁著称,罢任还归,只有二十笼簿书,并仓库券帖。位至尚书台郎卒。【介绍】:南朝梁吴兴人。尝任临安令,罢还,唯有二十笼簿书并仓库券帖,以廉洁称,当时人比之良

  • 彭彦章

    【介绍】:五代时庐陵人。天祐初,为袁州刺史,与危全讽连兵攻洪州,为周本所擒,遂降吴,杨隆演署为百胜军使。后吴越兵入侵,命彦章与陈汾拒之。彦章兵败,汾拥兵不救,战死。

  • 吴猎

    【生卒】:1143—1213【介绍】:宋潭州醴陵人,字德夫,号畏斋。曾从张栻、朱熹问学。孝宗淳熙间进士。为栻檄摄静江府教授。以陈傅良荐,守秘书省正字。宁宗即位,累除监察御史。以反对禁道学,出为江西转运

  • 范理

    【生卒】:1410—1473【介绍】:明浙江天台人,字道济,一字士伦,号省庵。正统七年进士。知江陵县。大学士杨溥知其贤,荐知德安。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有《读史备志》。

  • 徐齐聃

    湖州长城(今江苏长兴)人。高宗时累迁西台舍人,以事左授蕲州司马,俄又流配钦州。长于文诰,甚为当时所称。(190上/4998,参见《新唐书》)【生卒】:629—672【介绍】:唐湖州长城人,世居冯翊,字

  • 萧世怡

    【生卒】:?-568名泰,字世怡,梁宗室。初仕梁为谯州刺史。侯景之乱中奔江陵。为郢州刺史,被王琳夺地,奔北齐为永州刺史。周武帝保定四年降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天和三年卒於蔡州刺史任。

  • 许瀚

    【介绍】:清山东日照人,字印林。道光十五年举人,官峄县教谕。通金石训诂之学,校勘宋、元、明旧籍极精审。晚以地方多战乱,藏书及著作多散失。有《韩诗外传勘误》、《攀古小庐文》。卒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