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
【介绍】:刁一作刀、貂。春秋时齐国人。自宫为宦者,官为寺人,得宠于齐桓公。管仲以为非人情之常,应远斥之。桓公不听。桓公与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管仲死,刁与易牙、开方等专权,五公子争为太子。桓公卒,刁又与
【介绍】:清福建闽县人,字复斋。诸生。乾隆初以贤良方正为安徽舒城知县。后历知盱眙、泗州、宿虹,皆河淮泛滥之区。力除积弊,修筑堤堞,以所经历,著《水鉴》。又有《介石堂诗文集》。
【生卒】:1183——1232字知几,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少入太学,博通经史。兴定末,中词赋科进士第二,经义科进士第一,名盖当时。任应奉翰林文字。后辞官居郾城。天兴元年,避走确山,为元军俘获,押至广
【介绍】: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叔拱,号足庵。家传医术,又学诗于杨维祯。洪武二十八年,为秦府良医正,历太医院御医。升院使,致仕。卒年八十七。有《足庵集》。
邦奇族父。小邦奇二十岁,受业于邦奇。仕至南京兵部尚书。有文名。【生卒】:1500—1577【介绍】: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
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仕魏,仕魏惠王将,忌其才能,将他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齐国使者至魏,他阴见齐使,由齐使秘密载回齐,经田忌推荐
【生卒】:?—前550【介绍】:名或作逞。春秋时晋国人。栾黡子。晋平公初立,任盈为公族大夫。其母范宣子女,有淫行,盈患之。其母惧,诉于宣子,诬盈怨范氏,欲以死发难。宣子信之。平公六年,宣子使盈城于著且
【介绍】:唐郑州荥阳人。文宗大和七年,自左补阙充翰林学士。九年,罢学士。武宗会昌三年,为兵部侍郎。六年,为尚书左丞。宣宗大中三年,为东川节度使,攻取扶州,修文川谷路,诏褒之。九年,自吏部侍郎出为义武节
睢州(今河南睢县)人。崇祯末,官云南都司经历,代理师宗州事。孙可望陷城,不屈被杀。【介绍】:明河南睢州人。崇祯末官云南都司经历,署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孙可望入云南破曲靖,逼师宗州。道兴令士民走避。可望
【介绍】:宋越州山阴人,字吉老。王佐弟。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待次乌江尉居乡,因母墓为盗所发,不胜悲愤,手刃盗首,提之自归有司。兄佐亟以状申明其事,得无罪。后以秘书郎迁著作佐郎,移治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