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高登

高登

【生卒】:?—1148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


【生卒】:?——1148

字彦先,漳浦(今属福建)人。太学生出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犯,与陈东等上书请杀蔡京等。次年,金兵围汴京,廷臣主和,夺李纲等兵柄,又与陈东率军民数万伏阙上书,痛斥和议。被逐还乡。绍兴二年(1132),廷对,极言朝政之失,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上《时议》六篇,为秦桧所恶。授古县令,拒为秦桧父立祠,屡遭诬害,至死不屈。撰有《东溪集》及《家论》、《忠辨》等篇。卒后五十年,朱熹奏请褒录,赠承务郎。


【生卒】:?—1148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


【生卒】:?——1148

字彦先,漳浦(今属福建)人。太学生出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犯,与陈东等上书请杀蔡京等。次年,金兵围汴京,廷臣主和,夺李纲等兵柄,又与陈东率军民数万伏阙上书,痛斥和议。被逐还乡。绍兴二年(1132),廷对,极言朝政之失,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上《时议》六篇,为秦桧所恶。授古县令,拒为秦桧父立祠,屡遭诬害,至死不屈。撰有《东溪集》及《家论》、《忠辨》等篇。卒后五十年,朱熹奏请褒录,赠承务郎。


【生卒】:?—1148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


猜你喜欢

  • 陈祥

    【介绍】:明江西高安人,字应和。弘治十五年进士。由知县召为监察御史,以直言为当道所忌,出为惠州知府,善断狱,计擒张、林二盗。历广东按察副使、福建右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改巡抚应天诸府。被

  • 吕公弼

    【生卒】:1007——1073字宝臣,夷简第二子。赐进士出身,授河北转运使。宋夏议和后,屯兵如旧,民疲#饷。公弼通御河,运粟至塞下,冶钱以助经费,使近边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所重。英宗即位,拜枢密副使。

  • 张永祚

    【介绍】:清浙江钱塘人,字景韶,号两湖。通晓星学,究悉天象。年近三十,因所长得录为诸生,乾隆二年以荐授钦天监博士。与校《二十二史》天文、律历两志。书成告归。又善画山水。卒年六十九。有《天象原委》。

  • 李同轨

    【生卒】:500—546【介绍】:东魏赵郡平棘人。学综诸经,兼读释氏,又好医术。历著作郎,典仪注,修国史,迁国子博士。孝武帝永熙二年,与僧徒论难于平等寺,帝善之。孝静帝兴和中,以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于梁武

  • 贾铉

    【生卒】:?—1213【介绍】:金博州博平人,字鼎臣。世宗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累迁左谏议大夫,与党怀英同修《辽史》。上书言地方官决杖不依规定等弊宜加禁止。章宗泰和中,拜参知政事。出为安武军

  • 崔税

    【生卒】:875-942字子文,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出身官宦世家。后梁贞明年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从事。后唐时官至都官郎中、翰林学士。后晋建立,以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迁太常卿,曾知贡举。平生所著文

  • 夹谷吾里补

    【生卒】:1082—1186【介绍】:金暗土浑河女真人,隶娄室帐下,败辽兵于押鲁虎城,获辽喉舌人,因知辽主所在。富平之战,为军锋先登。累官孛特本部族节度使,致仕,封芮国公。

  • 杉松邮卒妇

    失其姓氏。禄劝(今属云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遇常应运起事,将攻杉松,时邮卒正耕作,无防御。她鸣钲于山顶,以计惊退敌方。

  • 张进之

    南朝宋永嘉安固(今浙江瑞安)人。历郡五官主簿,永宁、安固二县领校尉。家世富足,以荒年散财救赡乡里而贫罄。文帝时,诏蠲其徭役。(,参见《南史》)【介绍】:南朝宋永嘉安固人。为郡大族。历郡五官主簿,永宁、

  • 王涛

    【介绍】:明湖广蕲水人。七世同居,一家少长三百余口,绝无纠纷。巡方御史微服访得实况,为请于朝,洪武九年旌其门曰“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