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文选学

唐代文选学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编了从先秦到梁初七、八百年间各体文学的代表作品,收录精粹,影响深远。隋唐以来,对《文选》的研究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文选》学,简称《选》学。在中国文学史上,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者,惟有《选》学和研究《红楼梦》的《红》学而已(见钱锺书《管锥编》第四册1401页)。

文选》学的第一部专著,是隋代萧该的《文选音义》。萧该是萧统从父兄弟之子,研习《文选》是其家学。《文选音义》已佚,仅有数语存于《思玄赋》及《离骚》的旧注中。

文选》学的名称从唐代的曹宪开始。据刘肃大唐新语·著述》记载:“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宪)撰《文选音义》十卷……其后句容许淹、江夏李善公孙罗(此脱“江都”二字)相继以《文选》教授。”这是有关《文选》学的最早记载,《旧唐书》之《儒学传》、《文苑传》,《新唐书》之《儒学传》、《文艺传》记曹宪、李善等人教授《文选》事,大体本之于此。曹宪的《文选音义》十卷,曾名重一时,但早已亡佚。曹宪的弟子许淹,润州句容人,小时曾出家为僧,两《唐志》称为道淹。许淹学问博洽,尤精于训诂,他撰写的《文选音义》十卷,两《唐志》著录,也已亡佚。曹宪的另一弟子公孙罗,江都人。据两《唐志》记载,公孙罗著有《文选注》六十卷及《文选音义》十卷。日本藤原佐世《见在书目》有《文选音决》十卷,《文选钞》六十九卷,均为公孙罗撰。日本所传《文选集注》一百二十卷本,现存二十三卷,其书除全载李善注及五臣注外,又有《文选钞》、《文选音决》及陆善经注三种。《文选集注》编者不详,可能即日本人所辑。所引《音决》及《钞》,古钞卷子本的旁注标记亦同。《钞》即两《唐志》的六十卷本,《音决》即两《唐志》的《音义》。但《见在书目》称《文选钞》六十九卷,与两《唐志》不同。

曹宪弟子,当以李善最为突出。唐代作家均重《文选》,朝野上下好《文选》之学成风。李善精于《选》学,著有《文选注》六十卷及《文选辨惑》十卷,后者已亡佚。李善学识渊博,注释《文选》,用力极勤,引用的书籍多达一千七百多种。显庆三年(658),李善表上《文选注》,上元元年(674)后,李善在汴、郑间传授《选》学,对原写的注文曾多次增订,故《文选注》有数种不同本子传世。李善注旁征博引、体例严谨,集隋唐《选》学之大成。它所引用的大量已散佚的古籍,可供后人考订辑佚之用。此后的《文选》学,实际上是《文选》李善注之学,它至少包括用李善注来研究古籍整理的《文选》文献学、用李善注来理解古代典籍声韵训诂的《文选》小学及用李善注来研究《文选》文学创作规律的《文选》文艺学。

李善表上《文选注》后六十年,工部侍郎吕延祚上《五臣集注文选》。五臣,即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吕延祚《进〈五臣集注文选)表》认为,李注过为迂繁,不解文义,故重新作注。五臣才疏学浅,其注文虽在疏通文义上间有可取之处,但谬误百出。唐人如丘光庭,宋人如苏轼、洪迈、姚宽等,无不斥五臣、尊李善。宋时,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刊为“六臣注”,“六臣注”虽包括李善注在内,却往往以五臣注淆乱李注。

据《大唐新语·著述》记载,开元中,中书令萧嵩因《文选》为先代旧业,奏请王智明、李玄成、陈居等人为之作注。王智明等学识浅薄,注释未成。萧嵩奏请从事注释的人,还有陆善经。陆注《文选》虽未见史志,但日本传抄本《文选集注》中,多引陆注,杨守敬所抄古卷子本,首卷眉端也录有陆说,可见当时确有成书,但后世已湮没。《玉海》五十四引《集贤注记》也载有陆善经注《文选》事。

五臣、萧嵩、陆善经等注释《文选》,均在开元年间,当时诗人辈出,号称“盛唐”,举国上下,甚至远至边陲之地,都诵习《文选》。唐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后,向朝廷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随日本遣唐使东渡的唐人,将《文选》传至日本。开元、天宝以来,《文选》盛极一时,与儒家经典并重,相传为当时士人求学时携带的“十袟文书”之一,而一般文章之士对《文选》诵习的勤奋,甚至超过经史诸子。宋以后《选》学的研习以及清代《选》学的大盛,其源均出于唐五代。

现存最早的《文选》李善注是敦煌石室所藏残帙,已知最早的刻本是宋景德四年(1007)校刻和天圣七年(1029)重刻本。景德本已毁于火,天圣中重刻的递修本今存二十一卷,藏国家图书馆。现存《文选》李善注六十卷刻本全帙,以淳熙八年(1181)尤袤池阳郡斋(今江西贵池)刻本为最早。清嘉庆十四年(1809)胡克家据此本重刻,世称“胡刻”。胡刻的翻版和影印本不计其数。胡刻有脱误,中华书局已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尤刻原本影印行世。五臣注三十卷初刻约在五代前蜀时,宋杭州刻本尚存第三十卷一卷,今藏国家图书馆。六臣注六十卷本以宋代蜀中裴宅刊印者为第一刻,今存绍兴二十八年(1158)明州刻本(日本有影印本)和出于赣州刻本系统的残宋本(《四部丛刊》影印)。今人周勋初整理《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二〇〇〇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猜你喜欢

  • 侯喜

    【生卒】:?—822【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叔起。上谷(治今河北易县)人。排行十一。贞元十九年(803)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约元和十一年(816),为协律郎。官终国子主簿。师从韩愈,交往甚密。能

  • 崔群

    【生卒】:772—832【介绍】:字敦诗,行大,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新、旧《唐书》有传。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后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历任校书郎、右补阙、库部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

  • 牛哀作虎

    牛哀,指公牛哀。传说他生病七日后变成虎,把去看他的哥哥吃了。见《淮南子·俶真训》。后因以“牛哀作虎”指世间之事奇异变幻,不可理解。白居易《达理二首》之二:“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 友人山亭

    【介绍】:殷遥作。写故友虽不是达官显贵,但情寄山水之中倒别具一番情致。此诗清新淡雅,富有田园风味。

  • 坦床宾

    美称女婿。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参见“坦腹②”。

  • 北岳

    恒山的古称。又名太恒山、元岳、常山。以其在五岳中最北,故称北岳,又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西控雁门关,东跨河北省,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自汉至明祀恒山皆在河北省曲阳县

  • 长孙镈

    【介绍】:见长孙铸。

  • 焚书坑

    秦始皇焚灭除《秦纪》以外所有史书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的地方。今传说其地有两处:一在今陕西省西安三桥镇西五里灰里铺;一在今西安东渭南五里灰堆。唐诗人罗隐、章碣都有《焚书坑》诗。

  • 邺都引

    【介绍】:张说作。曹操文才武略冠绝一时,虽逐鹿中原,戎马倥偬,犹不忘修文之事,邺城即为当时人文渊薮。数百载之后,城郭为墟,高冢累累,怎不使人临秋风而怅然?诗中所揭题旨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

  • 士龙

    指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有“二陆”之称。诗文中或用以美称弟弟。李嘉祐《白田西忆楚州使君弟》:“却忆士龙宾阁,清琴绿竹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