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
【生卒】:732—789
【介绍】:
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郡望谯郡(今安徽亳州)。曾从萧颖士学。至德间,避乱流寓鄱阳。广德元年(763)刘晏表荐为秘书省正字,延入幕中。改广文博士。大历三年(768),以监察御史里行任湖南转运留后,改河南转运留后。建中元年(780),任东阳县令,以治绩斐然,加大理司直。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后领节度留后事。兴元元年(784)任抚州刺史。以政绩卓异封谯县男。后辞官隐居。贞元四年(788)授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管经略使,世因称“戴容州”。五年四月,以疾受代,上表请度为道士。六月北还,卒于道。《新唐书》有传。戴叔伦为大历、贞元间重要诗人。丁仪谓其“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诗学渊源》卷八)乔亿曰:“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肉好者。”(《大历诗略》卷六)《全唐诗》编其诗为2卷,录诗约300首,而可确定为伪作的有56首,确为戴作的只有184首。
【生卒】:732—789
【介绍】:
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郡望谯县(今安徽亳州)。天宝中师事萧颖士,以文学、政事见称。安史乱起,避地饶州鄱阳。进士及第。约宝应、广德中,辟度支转运盐铁使刘晏幕从事,署秘书正字。三迁至监察御史。大历初充湖南转运留后。杨子琳叛军欲劫其所督财赋,誓死相拒,叛军舍去。一度为杭州新城令。建中元年(780)任河南转运留后,出为东阳令。辟湖南观察使李皋幕从事,署大理司直。三年转江西从事。再迁检校祠部郎中。兴元元年(784)授抚州刺史。在任作均水法以利农耕。贞元四年(788)授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五年(789)罢任,上表请度为道士,卒。世称戴容州。为政清明仁恕,多省费方略,所治有政绩。工诗,有时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录诗六首。叔伦曾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此语对宋明以来文论和创作颇有影响。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面貌和农民疾苦见长。乐府诗《女耕田行》、《屯田词》、《边城曲》等,即事名篇,描写广大农民和戍卒在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下的悲惨遭遇,反映安史乱后的社会现实,继承了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成为白居易等提倡的新乐府的先导。更多的作品则抒写世途艰难的悲愤、行旅离别的愁苦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等。《除夜宿石头驿》、《过三闾庙》、《兰溪棹歌》等也是传世佳作。权德舆称其“文本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古体语直而气婉,近体工于指事造形,多清警可观之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尤有名。在题材、句法、格调等方面多有滥觞晚唐者。《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十卷、《书状》一卷、诗一卷,已散佚。今传《戴叔伦诗集》二卷、补遗一卷,窜入他人之作数十首。蒋寅有《戴叔伦诗集校注》。《全唐诗》编为二卷,《全唐文》存文二篇。事迹见唐权德舆《戴公墓志铭并序》、《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五。参傅璇琮《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戴叔伦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