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白

李白

【生卒】:701—762

【介绍】:

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称“李谪仙”。排行十二,祖籍陇西,出生于西域,少长于巴蜀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市)。开元十三年(725)仗剑出蜀,漫游江汉、吴越,南至潇湘,北涉汝海,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后又寓家东鲁,与孔巢父、韩准等人结“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由东鲁南陵奉诏入京,以布衣入翰林,待诏宫中,世称“李翰林”。结识贺知章等人,结为“饮中八仙”,纵情诗酒,笑傲公侯。天宝三载(744),自请还山,与杜甫高适相遇,登吹台游梁宋,客居梁园。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天宝五载(746),又东游金陵吴越,盘桓皖南,寄情于山水之间。天宝十一载(752),曾北上幽燕,一探虎穴,见安禄山有野心并深得朝廷宠信,曾痛哭于黄金台之上,并作诗讽之。天宝十四载(755)末,安史之乱起,他南奔吴楚,隐于庐山。出于收复中原、为国平叛的爱国热情,他应永王李璘所邀,入永王水军幕府。永王败后,他以“从璘附逆”的罪名,被“长流夜郎”。遇赦后,流浪于江湘一带,晚年依族人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客死于宣州当涂。新、旧《唐书》有传。与杜甫齐名,号称“李杜”。其诗壮浪恣肆,豪迈旷放,飘逸不群,雄视百代,世称“诗仙”。李阳冰称其诗“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草堂集序》),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现存诗一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传世。《全唐诗》编为25卷。

①王瑶著。1954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第二版。本书是李白的传记,全书分“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诗歌的艺术成就”等篇章。②〔日〕田中克己著。筑摩书房1955年出版,此书是李白诗歌的语体翻译、注释、鉴赏。③朱悌著。香港中华书局1958年5月印行。为《中华通俗文库》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地叙述了李白的生平。行文中穿插介绍、分析了其重要诗作二十余首,语句通俗、生动。书后附录短文:《关于盛唐时代诗人李白》。④〔日〕前野直彬著。注释本,集英社《中国诗人选》三,1972年出版。⑤王运熙、李宝均著,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分为时代家世和蜀中生活、远游、酒隐安陆、在长安、和杜甫的友谊、南北漫游、安史之乱和永王璘事件、流放和病故、诗歌的成就和影响九部分。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是介绍有关李白知识的普及读物。⑥〔日〕笕久美子著。译注本,角川书店《中国古典欣赏》十六,1988年出版。共收李诗92首。此书特点是图文并茂。⑦王兆彤、郭向群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为《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之一。9.7万字。李白与杜甫齐名,也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该书以优美流畅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描述了李白的一生,共分青少年时代、出蜀远游、寓居安陆、一进长安、长安归来之后、移家东鲁、应诏赴京、与杜甫相会、吴越之游、在大乱前后、永王璘事件、凄苦的晚年、千古一诗人等十三个部分加以描述。全书脉络清楚,评价中肯。书后附《李白生平大事年表》。⑧〔日〕青木正儿著。译注本,集英社出版的《汉文大系》八,共有上下两篇,共选李诗227首,上篇是编年体。

【生卒】:701—762

【介绍】: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为汉飞将军李广之后裔,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其先人因罪在隋末被窜于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西域,中宗神龙(705)初随其家“潜还广汉”之昌隆县清廉乡。父名客,据云其人“高卧云林,不求禄仕”(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很有一些文化修养。诗人幼时,曾从父学习诗赋。李白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又说“十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任侠击剑,习纵横之术。曾从梓州著名学者赵蕤游,学习《长短经》,又喜好求仙学道。二十岁前后,漫游蜀中,北至剑阁,南游成都、峨眉,东游渝州。拜谒益州长史苏颋,受到热情接待,赞誉有加,谒见渝州长史李邕时,则受到冷遇。开元十三年(725),便怀着“欲将书剑报明时”(《别匡山》)的愿望,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江陵,又遇见著名道士司马承桢。司马氏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乃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以记之。接着,南游潇湘,北至汝海,东至金陵、扬州,远涉浙江,然后返回安陆,娶高宗朝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大漫游时期。他曾干谒过荆州长史韩朝宗等地方官吏,以求举荐,但未果。开元十八、九年(730、731)一上长安,“西入秦海,一观国风”(《上安州裴长史书》)。在长安时,他广事干谒,历抵卿相,又西游邠、坊求人举荐,也均未达到目的。此后,便与元丹丘偕隐嵩山。又曾与孟浩然等人交游。开元二十三年(735),客居东都洛阳,与元演北游太原。次年前往东鲁,后寓家任城。在东鲁期间,与孔巢父、裴政等人会于徂徕山,纵酒吟诗,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初至京师,遇贺知章,贺叹其诗“可以泣鬼神”,并呼其为“谪仙人”,复荐入朝,命待诏翰林。但并未得到玄宗的重用。后因张垍等人谗谮,玄宗对其逐渐疏远。遂与贺知章、崔宗之张旭等人沉饮酒肆,号“饮中八仙”。天宝三载(744)春,主动要求辞京还山,玄宗赐金遣之。过东都时,与杜甫相会。秋,又与杜甫、高適同游梁、宋。次年,又与杜甫同游齐鲁,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五载(746),李白开始了第二次大漫游。他以梁园为中心,多次来往于江南与中原。天宝十一载(752),安禄山反相日露。是年秋,他北上幽州,一探安禄山虚实。得知实情后,遂对国家前途极为忧心,但因为玄宗对安禄山极为宠信,他只能“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失望之下,只得返回梁宋,再度漫游江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反叛,河北诸郡及东都洛阳纷纷陷落。李白时在洛阳,也南奔江东。至德元载(756)冬,永王李璘受玄宗之命,率军东巡,路过九江,邀李白入其幕府。李白爱国心切,应其所请。但新继位的唐肃宗命永王入川,永王不听,遂发兵进剿。永王兵败,李白也被视为“附逆”,囚入浔阳狱。虽经崔涣、宋若思等人营救,终被判长流夜郎。虽然在巫山途中遇赦,但并无政治出路,只得徘徊江湘,流落吴楚。上元二年(761)秋,太尉李光弼节镇临淮,李白自金陵前去投军,终因患病,只好“半道病还”。去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因患“腐胁疾”卧病当涂,临终前“枕上授简”,委托李阳冰为其编文集,赋《临路歌》而卒,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思想文化所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他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特征,具有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盛唐前期进取的精神、活跃的思想,孕育了李白的理想主义和自由思想,而盛唐后期的腐败和堕落,则激起了李白对封建统治者的叛逆精神和批判意识。李白从青年时代就具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和安社稷、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他终生不懈地寻找报国的机会,与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对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丑恶现象,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儒家的理想主义和进取精神,使得李白胸怀大志,关心国事,热衷仕进;而道家的自由精神和批判意识,又鼓舞着他敢于冲决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傲岸不屈地与王公权贵抗礼,勇敢地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腐朽和黑暗。儒家的用世精神与功名思想,道家的卑弃功名、粪土公侯的超然意识与出世思想,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意识在李白身上却兼收并容,得到了统一。按照李白的做法,那就是“功成身退”。在用世和出世的问题上,他是以用世为主的。他交游干谒,热衷仕进,参加永王幕府,投李光弼军等一系列的政治活动,都是与政治紧密相关的。而他的出世之举,也是与政治有关,他辞京还山的举动,就是公开与封建统治者决裂的表现,他那些飘然出世的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许多游仙诗,也都是借自由光明之仙境,来批判现实之丑恶与黑暗,其主题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操。如《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其十四等,都对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作了大力的歌颂,而对他们痛苦的遭遇则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又如《采莲曲》、《越女词》等,则对江南儿女的美丽形象进行极力的刻画,对她们的劳动生活作了极力的赞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使他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家的批判意识,给了他揭露批判统治者的思想武器;道家的变化观,拨亮了他的眼睛,使他透过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由盛变衰的种种迹象和出现的种种弊病。墨家任侠的博爱互助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纵横家的胆识和博辩,使他敢于长揖天子揶揄公侯;而兵家的机敏权变,和释家的空灵超脱,则又给他的诗歌增添了纵横变幻和空灵玄远的意趣和色彩。李白作品现存近一千首诗歌和六十五篇赋文。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奔放,清丽自然。其审美特征,是自然美和率真美,属于道家的真美观。李白反对“雕凿”、“失真”,提倡“天然”、“天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诗句,充分地表达了李白诗歌的审美追求。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具有这种自然清丽、真诚动人的审美特征。他的诗任情率真,发自至情,与读者以诚相见,受到了千百年来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他的诗很少受儒家诗教和格律的束缚,写得雄肆奔放,摆去拘束,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美。李白的诗歌继承了风雅美刺比兴的诗歌传统和屈骚象征寄托的创作手法。他的诗歌“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乐府诗更是“连类引义,尤多讽兴,为近古所未有”(胡震亨《李诗通》)。如《古诗》五十九首中的“燕赵有秀色”、“美人出南国”、“蟾蜍薄太清”、“抱玉入楚国”等,乐府歌行中《长相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以及一些游仙诗,所写男女相思、美人迟暮、日亏月蚀、歌山吟水、游仙纵酒等,多有比兴寄托或有象征意义。王安石等人谓李白“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与酒”,“社稷苍生不曾系其胸怀”,是误解了李白。此外,多想象与夸张,也是李诗的一大特点,他用幻想或想象的神话世界,来象征一个理想的光明世界,用来反衬人间的龌龊黑暗;用夸张来显示他强烈的感情力度,以增加其诗歌的浪漫魅力和豪迈气度。李白各体诗歌都有佳作,尤工乐府歌行和绝句。二百三十多首乐府歌行,有《庄子》的纵横恣肆,屈骚的曲折跌荡,兵法的奇诡变幻,汉乐府的长短参差,集众家之所长,融一己之创造,呈现出舒卷自如的自由美。《蜀道难》、《襄阳歌》、《江上吟》、《将进酒》、《西岳云台歌》、《庐山谣》、《梁甫吟》等,无不跌荡开合,摇曳生姿,显现出诗人的天才创造,他将此诗体发展到了盛唐诗歌的顶峰,成为有唐之绝唱。一百六十多首五、七言绝句,风神潇洒,自然天成,被人推崇为“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实唐三百年一人”(李攀龙《唐诗选序》),被尊为唐绝句的正宗。五绝《静夜思》、《玉阶怨》、《独坐敬亭山》等,写得语浅情深,含吐不露,空灵蕴藉,余韵无穷。七绝更为有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清平调词三首》、《峨眉山月歌》等,都语近神远,情韵盎然,意在言外,启人深思。《横江词》、《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有动荡开合的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很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一百三十多首律诗,如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太原早秋》、《送友人入蜀》、《赠孟浩然》、《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七律《登金陵凤凰台》等都是广为传颂的佳作。他早期的律诗,格律谨严、对仗工稳。后期常有“以古入律”的特点。或失粘,或失对,甚至整首诗没有一联对仗,如《宿巫山下》等。这些就如同杜甫晚年所作的七言拗律一样,被后人以“变律”视之。《古风》等五言古诗,继承了二雅、《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陈子昂《感遇》诗的传统,言皆讽兴,多有寄托,有明显的美刺比兴,是政治抒情诗的杰作。此外还有像《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书怀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长篇夹叙夹议的五古,可与杜甫的《奉先咏怀五百字》媲美。

李白的赋文也很有特色。特别是他的《大鹏赋》,是一篇可与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相颉颃的奇文。其文章,如《上韩荆州书》、《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为宋中丞自荐表》、《上安州裴长史书》等,纵横捭阖,铺张扬厉,文辞犀利,气势充沛,颇有《战国策》纵横家之风。其他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送戴十五还衡岳序》、《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等,皆是清新俊逸,一如其诗的优美散文,是唐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李白是我国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将我国的古典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与盛唐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双峰并峙,辉耀千秋。他的伟大诗歌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斗争精神,哺育和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代代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如韩愈李贺、杜牧、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杨万里、高启、徐渭、李东阳、黄景仁、龚自珍以及鲁迅、郭沫若等。在国外,他对日本的松尾芭蕉、伊朗的莪默·伽亚谟,西方的意象派庞德、艾略特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代,李白的影响更是巨大,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如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朝鲜、新加坡等,都有许多人对李白十分推崇和喜爱。李白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 二气

    指阴阳。亦借指天地。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吴筠《步虚词十首》之十:“二气播万有,化机无停轮。”

  • 本韵

    诗歌押韵时用同一韵部的字作韵脚,称用本韵。用本韵一韵到底是律诗押韵的基本要求。由于律诗的首句可不押韵,故首句多有用与本韵相邻的另一韵部的韵字,而不为出韵。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介绍】: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诗句。叶梦得曰:“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

  • 弓嗣初

    【介绍】:高宗咸亨年间进士,曾任雍州司功。《全唐诗》存其诗2首。

  • 平曾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长庆二年(822)举进士,初试中第,复试时与贾岛等同落第,时称“举场十恶”。开成中,谒西川节度使李固言,献《雪山赋》讥之,复为《鱼赋》以自解。为人恃才傲物,多犯

  • 八彩眉

    《孔丛子·居卫》:“昔尧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八采即八彩。后因以“八彩眉”指帝王眉毛或容颜,亦代指帝王。贯休《古镜词上刘侍郎》:“若非八彩眉,不可辄照临。”

  • 复子

    包袱,包裹。杜重威引《俚语》:“逢贼得命,更望复子。”

  • 夏弦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谓在夏天以弦乐伴奏歌诗。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 李敦止

    【介绍】:见李讷。

  • 愚公谷人

    【介绍】:姓名不详,生平无考,武宗时人。《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