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诗学

杜诗学

一部杜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它像一座丰碑,在中国诗歌史的巅峰上巍然屹立;又似一块巨石,在文学批评史的长河中激起巨澜。仅据清代几种通行书目粗略统计,自宋至清,整理、笺释杜诗的专门著作即达一百一十余种,一千一百一十余卷;其他各家文集、各种诗话中的专门论述,更难以数计。不仅杜集形成编年、分类、集注、评点等各种类型和系统,而且杜诗的分析、论说也形成各种观点和学派。杜诗研究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专门之学。

封建时代的杜诗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中晚唐是杜诗学的肇始期。这时期杜诗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诗风的变化明显受到杜诗的影响。杜诗研究的主要观点以白居易对杜诗“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思想内涵的阐发和元稹对杜诗集大成艺术成就的肯定为代表;而樊晃“采其遗文”,首次编成《杜工部小集》,则已开后代“杜诗辑注学”之先河。二、宋代是杜诗学的兴盛期。这时期杜诗受到人们的极度推崇,杜甫被尊为“诗圣”,杜诗被视同“六经”,诗坛几乎无不尊杜、学杜。人们在对诗歌的本质、功能、价值及创作主张的论述中,往往集中于对杜诗的评论和分析上,在儒家政教诗学的极度发展中,强调杜诗的社会功用,宣扬杜诗“忠君”说,即成为这一时期杜诗学的主要观点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对杜诗的推崇,辑注杜诗更蔚为一代之风,所谓“千家注杜”,可见其盛况。三、金元时期是杜诗学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由于宋代的强大影响,杜诗学仍然处于宋学的笼罩之中,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道统的相对薄弱,金元的杜诗研究者又往往从诗歌的审美要求和缘情特性出发,显示出由宋代杜诗学重教化到明清杜诗学重审美的转变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作用。同时,金元注杜较之宋代更显出多样化趋向,也成为明清杜诗辑注学极盛之前奏。四、明清时期是封建时代杜诗学的总结期。这时期,由于艺术经验的长期积累,人们对杜诗集大成的艺术成就及审美价值的阐发和探讨成为杜诗学的主流;同时,随着诗坛流派纷呈,杜诗研究也明显带有各种诗学理论的烙印。而在这种繁荣之中,儒家政教观和审美意境说的并存、对立至于击撞、交融,正是中国古典诗学之总结的典型体现。再者,随着考据学风的兴盛,“杜诗辑注学”出现了极度繁荣,其中《钱注杜诗》、《杜诗详注》、《杜诗镜铨》、《读杜心解》等著名注本的价值,就不仅在于其卓见新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前代研究成果的包容和总结。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的需要和提倡的不同以及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儒道思想的发展和兴衰,诗歌理论总是通过具有这两种思想根源的文艺观反映着那一时代的政治社会思想。杜诗的成就和地位,使其往往成为诗歌批评中首先选取并重点剖析的目标和对象,因此,杜诗研究也总是敏锐地体现着时代思潮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和发展。在儒道并重的唐代,在儒家诗教与审美诗学的同时发展中,杜诗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就同时为人所重视。在宋代,统治阶级为了与暴力集权统治相适应地加强思想意识统治,理学应运而生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支配着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儒家政教诗学的极度的片面的发展中,杜诗也就成为“忠洁之志”的集中体现和宣扬“忠君”思想的工具,杜诗研究更几乎成为儒家经学的附庸。金元到明清时期,从社会的动荡、道统的薄弱到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孕育的作为儒学异端的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巨大启蒙思潮的出现,在理学家诗论的僵化和审美诗学的发展中,杜诗研究也逐步突破了宋学的思想桎梏,从对缘情特性的肯定到对性灵个性的强调,从对音律节奏的规律的总结到对篇章结构等形式美方面的探求,杜诗从经学附庸到文学价值的恢复,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然而,清初统治者为了重新强化封建统治秩序,推行更为残暴的统治政策,并仍然以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实行思想禁锢,使明末解放潮流受到严酷的打击,因而以政治教化曲解杜诗的理论仍然占据相当的地位。这种在新与旧、解放与禁锢、审美与教化、个人情感与政治功利的矛盾的对抗和交织中体现的杜诗学理论的两重性和复杂性,也是封建末世种种矛盾交织的时代折光。同时,清代“杜诗辑注学”随着考据学风的兴盛,也正是知识分子为了逃避祸患,纷纷躲入古籍整理的象牙之塔的时代产物。通过以上对封建时代“杜诗学”体系和过程的大略清理,不仅展示了其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而且可以窥见唐以后诗学发展的大体轮廓。

首次编辑杜诗,是唐代樊晃《杜工部小集》,但未能流传。宋人编辑杜诗,始自孙仅。杜诗注本,有王洙《杜诗注》、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黄鹤父子《补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等。杜诗评点本,有刘须溪评高楚芳编《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元代的杜诗注本,影响最大的是虞集、赵汸二注,赵注全为五律,虞注全为七律。明清时期杜诗注本极多,重要的有钱谦益的《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吴见思《杜诗论文》、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等。这些注本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显示了注杜的各种不同角度。现当代学者研究杜诗成就显著的主要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冯至《杜甫传》、傅庚生《杜甫诗论》、萧涤非《杜甫研究》、陈贻焮《杜甫评传》、许永璋《杜诗名篇新析》等。杜诗在海外,也拥有众多杰出的研究者,如日本铃木虎雄译解《杜诗》、吉川幸次郎《杜甫私记》、黑川洋一《杜甫研究》等。

对各种论析杜诗的观点加以整理汇集并予评介,成为杜诗学研究的专门著作,最早的是宋代蔡梦弼的《草堂诗话》与方深道的《诸家老杜诗评》。最早提出“杜诗学”概念的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元氏博综唐宋以还的杜诗评论成一专著,名曰《杜诗学》,但该书未能流传,仅存《杜诗学引》一篇。当代对历代杜诗研究史加以宏观描述,从学术史的角度构建科学的“杜诗学”体系,有许总的《杜诗学发微》。

猜你喜欢

  • 桃叶渡

    古渡口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相传晋代王献之在此送其爱妾桃叶渡江而得名。唐彦谦《游清凉寺》:“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即指此。

  • 李亨

    【生卒】:711—762【介绍】:唐代皇帝、文学家。即唐肃宗。初名嗣升。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玄宗第三子。玄宗先天元年(712),封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封忠王,改名浚。二十三年,改名

  •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介绍】:李商隐七绝诗《谒山》末二句。麻姑是神话中的女仙,传说她曾三见沧海变桑田,诗人因此认定沧海属于麻姑,而买下汇集了时间之流的沧海,也就是控制占有了全部时间。可是浩淼的沧海瞬间又变为了一杯冰冷的春

  • 李白诗文系年

    詹锳著。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一版。此书对李白的生平做了详细的编年考证,并以年谱的形式将李白三分之二的作品作了系年,大部分系年比较准确,为学术界所接受。书后附录了“李白古

  • 勾践

    春秋越国国君。为禹的后代,封于会稽以奉禹祀。吴王夫差伐吴,捕执之,困于会稽。勾践忍辱求和,卧薪尝胆,积二十年之准备,终灭吴国。又横行江淮以东,成为诸侯霸主。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殷尧藩《吴宫》:

  • 王承班

    【介绍】:见魏承班。

  • 送魏十六还苏州

    【介绍】:皇甫冉作。诗写秋夜送别情景,表达了与友人不忍离别之情。构思精巧,情景浑然一体。近人俞陛云评曰:“此诗情韵均佳……可见送友诗,贵有情意也。”(《诗境浅说续编》)

  • 陶敞

    【介绍】: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陶谷族子。五代后汉时曾任秘书丞。《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诗2句。

  • 掷三钱

    据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载:项仲山每次在渭水饮马,都往水里投掷三钱作为补偿。骆宾王《海曲书情》:“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

  • 杨思玄

    【介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师道之侄。龙朔年间为中台司列少常伯,为选人所讼而罢免。后官至吏部侍郎、国子祭酒。《全唐诗》存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