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孺子”。
即伯牙。陆龟蒙《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闻古乐,伯雅逢遗裔。”
见“哭穷途”。
【生卒】:736—809【介绍】:唐代诗人。珦,误作炯。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好学。宝应元年(762)上书言事,授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司直。佐嗣曹王皋于江西、荆州、襄阳。贞元八年(792)召为奉
【介绍】:王勃《郊兴》诗句。二句写春日郊游所见雨后景色,雨过花湿,闪闪发光,风吹叶动,疏影婆娑,宛然如画。钟惺曰:“‘雨去’‘去’字妙,才于‘花光湿’‘光’字有情。若直言雨,则湿在花而不在光矣。”(《
【介绍】:李白作。此诗既对胡人的侵掠表示愤慨,又对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表示不满,同时又为边防用人失策,将帅无能感到忧虑和担心。陈沆云:“李牧今不在,思王忠嗣也。忠嗣尝言,平世为将,以安边为务,不肯疲中国以
【介绍】:薛奇童《拟古》诗句。“寒影”由波浪高接的云层笼罩而生,“秋声”自明月朗照的树林中传来。二句描写清冽萧条的深秋景色,烘托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慨叹世情浇薄作了铺垫。
插戴貂尾。本为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后借指近侍之臣或高官。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还从避马路,来接珥貂行。”韩愈《陪杜侍郎游湘西寺》:“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古地名。汉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其封地即平津邑。后多用代指丞相等高级官僚。钱起《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长孙佐辅《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曾陪后乘光,共逐平津
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所固有的,只是在不同时期音值不同。至南朝齐时沈约、周顒等人认识到四声的不同,将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特征应用于诗文创作,开始讲求诗歌格律,至唐代,格律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