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国本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以“无嫡立长”为由,要求立常洛为太子。于是,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御史孙维城、杨绍程、吏部郎中顾宪成等要求立常洛为太子,触犯了神宗旨意,被夺俸、罢官。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依违其间,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终立常洛为太子,但宫廷内外的斗争,并未因此结束。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以“无嫡立长”为由,要求立常洛为太子。于是,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御史孙维城、杨绍程、吏部郎中顾宪成等要求立常洛为太子,触犯了神宗旨意,被夺俸、罢官。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依违其间,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终立常洛为太子,但宫廷内外的斗争,并未因此结束。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又名推排经界,简称推排法。南宋末年分区逐级检核官、民户田庄,厘定赋税的措施。南宋绍兴以后历次实施经界法,均遭官僚豪绅强烈反对与抵制破坏,成效甚微。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后,次年九月
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唐才常、谭嗣同发起,于1898年2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一日)成立,在长沙设总会,县设分会。南学会的宗旨是: “讲爱国之理,求救世之法”。每月讨论四次,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聚徒讲学之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后再迁府学宫并定名为万木草堂。康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选高才生任学长,助康编书。以康著《新学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先后在安平建台湾城,在台南建赤嵌城,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深恶痛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令儿子郑经镇守金、厦,
清代军队的一种。努尔哈赤始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后因部属增多,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专统率满人。正黄、正白和镶黄称为上三旗,是清帝自己直接统率的亲军;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乞伏国仁建立。淝水战后,前秦衰落。建义元年(公元385年), 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定都于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境内)。在位四年死,其弟乞伏乾归继立,脱离前秦控制。太初七年(公元
东晋南朝取消部分侨置郡县,将侨人户籍编入所在郡县的措施。东晋政府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南来人口,致使侨置郡县林立,南方原来郡县多被分割。侨人时常流动,居处不定,侨置郡县因之无一定境界。政府免征侨人赋役
南宋孝宗时湖南农民起义。荆湖南路郴州(今湖南郴县)官府榷酒,官吏贪残虐民。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宜章(今属湖南)农民陈峒聚众举行起义。以当地山林为据点,四出袭击官军,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扩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