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公元1259年,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当时,留守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拖雷幼子阿里不哥遣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积极图谋汗位。正在攻宋前线的忽必烈闻讯,急忙于鄂州(今湖北武昌)与南宋言和, 迅速回师。次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 建元中统。阿里不哥亦随即在和林称帝(一说阿里不哥称帝在前),并遣阿蓝答儿以及玉木忽儿、哈刺察儿等分别率军南下。忽必烈一面设官分职,以“汉法”治中原,争取汉族地主武装与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一面派廉希宪赴京兆(今陕西西安),清除阿里不哥势力,稳定关中。七月,忽必烈亲征阿里不哥。九月,忽必烈部将合丹、八春、汪良臣等在姑臧(今甘肃山丹境内)击杀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忽必烈进军和林,阿里不哥逃往吉利吉思(苏联图瓦自治州北叶尼塞河、阿巴根河流域)。忽必烈留宗王移相哥守边,而自返开平。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秋,阿里不哥偷袭移相哥,挥师南下,忽必烈慌忙率军迎敌,在昔木土脑儿击败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粮草兵械不足。起初,他命阿鲁忽主持察合台汗国事,为他筹集粮草,但阿鲁忽不久就背叛了他。阿里不哥盛怒之下又发动了对阿鲁忽的战争。他大肆屠戮阿鲁忽管下无辜兵民,致使他的许多将领为之寒心而纷纷叛去。阿里不哥走投无路,遂于中统五年七月归降了忽必烈。

猜你喜欢

  • 阡能起义

    唐末四川农民起义。阡能或作千能。阡能,系安仁(今四川大邑东南)土豪,原任邛州(今四川邛崃)衙官。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为逃避因公事违期而可能受到的惩罚,率众起义。时黄巢大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至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南军

    西汉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由卫尉统率。因未央宫在京师长安城内的南部,故名。卫士由各郡农民轮流担任,一年更换一次。除未央宫外,南军还守卫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等宫殿。武帝时扩大北军,增设八校尉。又恐北军偏

  • 摊丁入亩

    清代的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部分丁银摊入田粮征收。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人丁数为准,固定税额,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负担

  • 迁都北京

    明成祖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结合起来,决定从南京迁都北平(今北京)。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起,明朝政府对元大都进行大规模改建,征集了全国优秀工匠和百万民工,建造皇城、皇宫。布局以

  • 蕃学

    ①宋代专供国内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及外国商人子弟入学学习的学校。神宗时曾于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东北)二州设蕃学,招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又在陕西行用蕃字地区置蕃学。选通蕃语、识文字者

  • 杂家

    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混合各家思想、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言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并指出该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 中俄伊犁条约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清政府拒绝崇厚擅签的《里瓦几亚条约》后,沙俄强迫清政府改订的不平等条约。伊犁交涉当中,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1879年10月2日(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按其规

  • 魏(李密)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建立的政权。参见“瓦岗军起义”。

  • 王伦起义

    宋仁宗时京东路沂州(今山东临沂)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仁宗时,东部沿海地区连年灾荒,饥民不断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五月,沂州虎翼军(禁军)士兵王伦杀巡检使朱进,发动起义。当地农民纷纷响应。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