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返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封地,与术赤后裔诸王相勾结,于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发动叛乱,建窝阔台汗国。为牵制海都,忽必烈曾册封察合台曾孙八剌为察合台汗国之汗。但八剌败于海都后,又与之结盟,海都势力更加扩大。至元七年,八刺死。至元九年,海都立八刺子笃哇为汗。二者互相勾结,在西北地区不断骚扰。至元十二年,忽必烈命右丞相安童辅佐皇子那木罕镇守西北,蒙哥子昔里吉,诸王脱脱木等随行。至元十三年夏,昔里吉与阿里不哥子药木忽儿等发动叛乱,拘系那木罕与安童等,并东犯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忽必烈急令南下攻宋的元帅伯颜北征,击败昔里吉,收复和林。诸叛王或兵败被俘,或被迫归降。至元二十一年, 那木罕、安童获释回朝。至元二十四年,乃颜之乱发生,海都连连窜扰,与之配合。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同年七月,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自知不敌,慌忙逃遁。忽必烈回大都后,命伯颜、玉昔帖木儿等先后主持西北军事,海都势力被逐出金山(即阿尔泰山)之外。成宗即位后,海都、笃哇虽几度企图卷土重来,但终为政府军所败。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海都败死。大德七年,笃哇投降。大德十年,海都子察八儿被迫归附。这场叛乱终被平息。

猜你喜欢

  • 察举

    汉代选举官吏的制度之一。汉文帝时,诏命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于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因郡国举荐不力,又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 李金起义

    南宋孝宗时湖南爆发的瑶、汉族人民起义。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春,湖南严重干旱,民不聊生。官府残酷剥削并强迫人民认购官府积存的乳香。郴州宜章(湖南今县)弓手李金遂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攻克郴州(今湖南

  • 卿事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称卿事,亦作卿士。殷墟甲骨文已有“卿史”,即卿事,但其具体职掌不明。周代卿士多由太师或太保兼任,管理一切军政事务和四方诸侯事务,周初铜器《令彝》铭文“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

  • 延祐经理

    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年—1320年)政府在江南地区对田亩的查核与对租税钱粮的理算。当时,江南地主豪强、寺观僧道以及蒙古贵族,采用种种手段,大量隐瞒田产,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延

  • 间岛协约

    见“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设置于省内各重要地区,负责绥靖地方责任。镇守使由大总统委任,一般多由师长、混成旅长、旅长兼充,有些地方设有副职,称镇守副使。某些特别地区的镇守使职权编制与一般的不同,不但维持地方秩序

  • 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为了对鲁国前一年奉齐公子纠伐齐一事进行报复,起兵攻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了解到庄公平常体察民情,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故请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穿鼻之战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间爆发的前哨战。1839年7月(道光十九年五月)林维喜案后,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交凶手,林则徐下令英船在三日内或具结入口或驶离回国,不许其在零丁洋面停泊。11月3日(九月二十八日)英船

  • 通惠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上自大都(今北京)西北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水。西折南转,经双塔、榆河,引一亩、玉泉诸水(在今北京昌平境内),经大都西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