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顽固派把维新派的变法要求斥之为“莠言乱政”,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断言“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第二,要不要兴民权。维新派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而“立国会、立宪法”、兴民权则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期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顽固派则反对兴民权,坚持君主专制制度,叫嚷“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 “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移于民乎?”。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愚民制度, “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 昏人神智”,因而主张废八股,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顽固派则说什么“八股代圣贤立言,朝考复试为祖宗成法,变更则士人寒心……”,“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围绕上述问题的这场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显示了维新派生气勃勃的力量。维新派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提倡,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出某些弱点。他们既要求改革,又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既提倡民权,又强调中国“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既反对封建文化,又不能肃清自身的封建毒素。这种思想、政治上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十二监、四司、八局

    明代宦官机构,总称二十四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总计在十万以上。十二监包括司礼监,掌礼仪刑名及内外章奏等; 内官监,掌营造宫室、陵墓以及铜锡妆奁、器用、冰窖诸事;御用监,掌御前所用诸器以

  • 曹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始封之君为武王弟叔振铎。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春秋时为小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 中英通商章程

    见“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宁江州大捷

    女真族抗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完颜阿骨打继任为女真部落联盟长,称都勃极烈,决意领导女真族人民反抗辽朝的奴役压迫。次年九月,调集各部落军兵二千五百人,在拉林水(今吉林、黑龙江两

  •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

  • 大诰三编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颁布的案例文件汇编,在明初具有法律性质。在《大明律》以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颁布手订的《大诰》, 次年又颁行《大诰续编》、《三编》。《大诰》七十四条, 《续编》八十七

  •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

  • 宗泽守汴

    宗泽,字汝霖,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时曾在磁州(今河北磁县)招募义勇,力阻金军南下。后又率部进援京师,屡挫金军。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以七十岁高龄,被李纲推荐受任东京留守、知

  • 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灭唐后,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国故地(今山西翼城西),建立晋国。同时分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怀姓即媿姓,是世居今山西南部的狄族姓氏。晋国以狄族为统治对象

  • 昭信股票

    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行的近代形式的公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因《马关条约》规定的第四期赔款即将到期,内而库储如洗,外则借债恐被劫持,于是采纳詹事右春坊右中允黄思永建议,发行内债股票,名曰“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