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隋亡前夕,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一些隋朝官僚、地主豪强乘机起兵,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主要割据者有: (1)隋虎贲郎将罗艺,据涿郡(今北京)、柳城(今辽宁朝阳)、怀远(今辽河西岸)等地,自称幽州总管。(2)隋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据朔方(今陕西横山西白城子)、雕阴(今陕西绥德)、弘化(今陕西庆阳)、延安(今陕西延安)等郡,自称皇帝,国号梁,年号永隆。突厥封其为“解事天子”。(3)隋马邑鹰扬校尉刘武周,据马邑(今山西朔县)、雁门(今山西代县)、楼烦(今山西静乐)、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等郡, 自称皇帝,年号天兴。突厥封其为“定杨可汗”。(4)隋金城府校尉薛举,据金城(今甘肃兰州)、陇西(今甘肃陇西)等郡,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后称帝,迁都天水(今甘肃天水)。(5)隋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据武威、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乐都)、枹罕(今甘肃临夏东)等河西五郡,自称大凉皇帝,年号安乐。(6)隋室姻戚、太原留守李渊,据关中,国号唐,年号武德,都长安(今陕西西安)。(7)南梁皇室后裔、隋室姻戚、罗川(今湖南淮阴东北)县令肖铣为岳州(今湖南岳阳)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拥立为帝,据长江中游地区,国号梁,年号鸣凤(一作凤鸣),定都巴陵(今湖南岳阳),后迁至江陵(今湖北江陵)。(8)隋吴兴郡守沈法兴,据吴兴(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毗陵(今江苏常州)、丹阳(今江苏南京)等十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后向隋越王杨侗称臣,不久又称梁王,年号延康。隋朝势力则龟缩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两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后,江都、洛阳相继发生兵变,又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 (1)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率军北上。至魏县(今河北大名东),又毒杀杨浩, 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定都魏县。据魏县至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之间的狭小地区。(2)隋将王世充在洛阳发动政变,废隋皇泰帝杨侗,自称皇帝,国号郑, 年号开明,据洛阳附近狭小地区。以上各割据政权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并均视农民义军为仇敌,残酷镇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兼并战争,终于——削平了各割据势力,镇压了各地农民义军,最后统一全国。

猜你喜欢

  • 王世充政变

    隋大将王世充争夺洛阳政权、废越王杨侗而自称皇帝的政变。王世充曾率军镇压朱燮、管崇、孟让、格谦、卢明月等农民义军,深得炀帝宠信。后受炀帝之命,率兵入中原,抗拒瓦岗军。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炀帝在江

  • 彭普贵起义

    明初四川农民起义。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川眉县人民在彭普贵领导下起义,杀知县颜师胜,攻占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十四个州县。同年,被平羌将军右御史大夫丁玉镇压。

  • 禁军

    ①历代皇帝的侍从部队。有的直称为禁军、禁兵、有的另立名目。其任务范围也不尽相同。唐代初有元从禁军、后渐扩大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十军。其中有的还用以镇戍地方,而不

  • 高邮之战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元军与张士诚军在高邮进行的一次战争。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国,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九月,顺帝命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进讨,西域、西番亦发兵相助。出师

  • 泗州之役

    唐末庞勋农民起义军大败唐军的著名战役。泗州(今江苏盱眙)扼通济渠与淮河的汇合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月,庞勋兵围泗州,刺史杜滔负隅顽抗。起义军不断增兵会攻。唐廷亦多次派军增援。起

  • 晋骊姬之乱

    春秋初,晋献公伐骊戎(在今陕西骊山),夺得骊戎女子骊姬而归。不久,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被立为夫人,生子奚齐。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骊姬怂恿献公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安置在国都以外,然后又进谗言

  •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一场战争。秦穆公早有向东扩张的企图,因晋国的阻挡而未能实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刚刚去世,晋襄公即位,尚未来得及举行丧葬,秦穆公即乘机派遣军队,由孟明视等三帅统领偷袭郑国。未达目的

  • 清王伦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山东人民起义。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东清水教(白莲教的一支)首领王伦提出反对官府“额外加征”的口号,领导寿张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攻下寿张,又攻占了堂

  • 厢军

    宋代诸州之镇兵,又称厢兵、州兵。太祖建隆初年采纳赵普之议,始选诸州之兵壮勇者充禁军,其余留驻本州为厢兵。主要任杂佣劳役,而不注重训练,不参加战斗。主要来自招募,也有部分流放罪犯充厢兵。禁兵武艺不及或有

  •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